为了探究始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绿色发展启示,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工程贡献青年力量,2022年7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伍青履队前往韶关市始兴县周前村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7月13日,青履队在绿色文明板块开展了“清洁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家园”宣讲活动,希望能够在当地深入宣传新时代乡风文明理念。
当日下午,队员们组织当地的孩子们首先来到周前村的“乡村振兴”成果展示栏前,邀请孩子们比对宣传海报上新旧环境的照片,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乡村整治以来环境的显著变化。在展板前,孩子们好奇地观看并讨论纷纷,有的还骄傲地指着他们认出地点的照片为队员们介绍。
“路上铺了石头,下雨天不会踩到水里了”“用厕所更加干净方便了”“田地里的脏袋子消失了”……孩子们质朴的回答,从纯粹的视角对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表达,深刻凸显了当地政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清洁效用。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正是通过建设宜居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最生动写照,也是现代化绿色文明事业建设的最动人成果。
据了解,始兴县城南镇周前村在2019年初被评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前当地现存古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围绕古塔、古戏台、古围楼、古骑楼等元素组成了独特的客家古建筑风格。目前,周前村正依托传统古村落基底,深入挖掘周前古村落历史文化,通过实施古村落修复工程,积极创建生态宜居的美丽示范村。以古村落传承性修复与创新性发展为核心,环境卫生整治、以及景观美化绿化工程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工程的重要环节。
采访当地村民得知,自2021年周前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及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工作后,已实现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围绕始兴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发展路径,青履队员们沿着提前踩点设计的路线,带领孩子们在村落中游览,并结合路线上的具体建设工程展开宣讲活动。孩子们在游览中发出了然的惊呼声,在队员们的引导下表达这些身边的项目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具体影响。
针对相关建设项目,当地村支书在先前的采访中曾指出,村中目前持续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破旧泥砖房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提质行动,致力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长久提升人民的舒适度与幸福感,旨在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推进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村中设置有专门的废弃肥料包装回收站。而在游览过程中,回收站负责人也对这一站点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意义进行了解释。
负责人介绍,随意丢弃肥料包装废弃物,农药与重金属等物质将被带入水体,渗入土壤,对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产生危害,更将日积月累地影响村民的健康状况。
他表示,该站点由专人负责接收并运送废弃的肥料包装袋,让村民逐渐养成自觉回收的习惯。截止目前,回收站工作愈发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运转顺利,持续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我的家乡也能像周前村这样发展得如此美丽!”青履队员们在游览后的工作交流中纷纷发出了真诚感叹。经过实地采访与宣讲活动,青履队员们切身地领悟到“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百姓奠定的基础保障,“生态宜居”理念指引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的美好福祉。队员们在周前村当前的建设情况中得到启发与教诲,愈发坚定了必须在“两山理念”指导下,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理想和信心。
在游览宣讲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于绿色环保措施的科学认知,提升孩子们的环保科学素养,队员们还在周前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课堂。队员们利用投影仪和PPT等多媒体工具,就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新时代环保概念进行了讲解。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设计,趣味的“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等多种垃圾概念的拟人游戏,队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垃圾分类等措施的实际原理和切实意义。在轻松欢乐的课堂互动氛围中,满怀好奇的孩子们学习了环保概念背后的科学原理,掌握了一些垃圾分类的小技巧。
为了帮助丰富青履队调研组的绿色乡村建设工程的调研成果,队员们抛出提问“在你们的想象中,十年后的周前村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孩子们表达对于未来更加清洁美丽生活的美好愿景。孩子们踊跃举手,“上学路上可以有更多的大树!”“我希望操场可以有跷跷板!”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言语表达出活泼童真的想象,也蕴含着土地上人们幸福生活的理想。队员们也鼓励孩子们在课程结束后,用文字、画笔等工具向父母和伙伴描绘自己理解的宜居概念和环保方式,发挥辐射式的带动宣传效果。
本次活动通过实地游览与知识宣讲相结合的教育服务形式,共为15位孩子提供了绿色生态文明的思想指引。队员帮助孩子们在主动思考与亲身体验中,初步建立起生态文明观念,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5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