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为迫切,任务更为艰巨。因此为了响应国家树立文化自信的号召,7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武汉非遗寻访社会实践队集合前往张先松汉绣工作室,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姜成国先生,感悟汉绣之美。
甫一进门,便见姜成国先生伏案工作,那是创作汉绣的第一步——绘制底稿。看到实践团成员来访,先生很高兴:“我们这里一直都很欢迎大学生,我们汉绣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啊!”
姜成国先生今年68岁,头发花白,倒也精神矍铄。回想与汉绣结缘近50年,先生感慨万千,“当时我们是从实践中学习的,我学习的时间很短暂,工作的时间很长”。从厂办技校到剧团再到现在的工作室,一路坚守不易。尤其是改革开放洪流下企业改制,行业巨变,这个由一群“手艺人”组成的工作室没有业务,资金缺乏,周转困难。但姜成国先生没有放弃,不断提升技艺,追求创新,怀着一腔热忱,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工作室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汉绣传承也得到了国家重视。
聊起汉绣,姜成国先生兴致勃勃,讲述汉绣特点的同时也热情邀请成员们参观他的作品。汉绣强调“花无正果,热闹为先”,表现形式上不刻意追求逼真,更注重写意,而在色彩上大胆使用金线、银线甚至金银混合,以期达到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姜成国先生特别强调,汉绣未来的发展将持续保留文化基因,追求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通过研究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使汉绣更好地发挥文化载体的功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汉绣,为汉绣注入新的活力。先生认为,汉绣可以和西方的奢侈品一样走进大众生活,不同的是,奢侈品靠品牌,而汉绣靠工艺。
通过这次拜访,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不仅直观感受了汉绣作品的浓艳绚烂,还对汉绣起源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姜成国先生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一颗赤忱匠心更是令人动容,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仅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相信在千万个如先生一般的传承人的努力下,非遗文化定能生生不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5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