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神瑰宝。为弘扬非遗文化,传承非遗之美,切实做好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队于7月10日前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北十里铺村拜访了非遗传承人刘杰
刘杰向实践队员介绍了的面塑作品《一鼓作气》。当大家询问该作品的背景时,他讲述到,该作品以春秋时期发生于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为背景,城墙之上还结合以曹刿论战的故事。实践队员对这些面塑的制作过程感到好奇,就其中一些面塑小人的历史原型和制作过程向刘杰发出提问。他拿起来该作品中的部分面塑士兵、将军等,让实践队员仔细观察它们的姿势、形态,并讲解了他们的制作过程。刘杰表示,该作品是他从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做出来的。
在实践队员的询问下,刘杰又介绍了他的其他作品。其中有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做的作品;有栩栩如生的描述八仙过海的《八仙》面塑作品;还有极具生活气息的作品如《孝》等。面塑不仅仅是一项技艺,同时面塑作品也可以表现一些故事,还可以有表达制作者的感情、具有教育意义、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等作用。实践队员查看了刘杰制作面塑的工具,发现制作面塑的工具仅仅为一套小塑刀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实践队员仔细查看了面塑工具,发现它们有不同的尺寸、粗细、形态。就是由这些工具的辅助,在制作人精雕细刻解面塑作品才会变得如此惟妙惟肖。
为了更好的体验面塑技艺的神奇,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了面塑的制作。实践队员在准备好面塑所需的各种原料之后,利用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学习并应用了捏、搓、揉、点、挑、刻、画、塑等手法,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面塑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实践队员经历了原料沾手,不同颜色原料混合等难点。通过制作,实践队员明白了面塑制作的艰难,也体会到了非遗技艺的魅力。
实践队员又向刘杰问起了他是如何学习面塑技艺以及对非遗的态度。刘杰给实践队员讲述到,幼时在家中跟随学习刘家面塑技艺,而后在外求学,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曾拜董凤岐大师为师,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表示,能够把这个面塑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去做是他最大的心愿。实践队员了解到,为将传统手艺发扬光大,刘杰积极响应政府非遗进校园的号召,进入济南市莱芜区的多所学校进行面塑教学。同时,刘杰为了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他还独自制作了近百个教学课件,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为传承和推广面塑做出了积极贡献。刘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理论,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走近了非遗文化,明白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次实践活动更激发了实践队员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实践队员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5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