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查明后疫情时代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状况的因素,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曲阜师范大学“生生不息”实践队于8月3日至8月5日在各自家乡开展了以“探究后疫情时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作为一名队员参与到“生生不息”实践队的实践中,了解后疫情时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下是本次实践的收获。
大胆自信,学会交流
调查访谈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访谈对象,可这第一步对于不善社交的我来说可谓困难重重。
在进行采访的第一天,自己看着街道上走过的陌生人,始终犹豫着要不要前去打个招呼,邀请他们来做自己的访谈对象。犹豫着,犹豫着,天渐渐黑了,看着逐渐变黑的天空,想了想自己的任务,自己终于踏出了第一步,对不远处的一位学生发出了访谈邀请,很幸运,这位同学同意了访谈邀请。第一次的成功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在后续几天的采访中,都大胆自信的寻找访谈对象。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在交流方面获得非常多的机会,锻炼了我的胆量,让我学会大胆自信地与人沟通。
家长之难,令人动容
在访谈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家长平时工作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当他们下班回家时,孩子早已投入到写作业的忙碌中。这样的生活节奏让他们跟孩子们安静相处的时间变得很少,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关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和孩子们进行深入沟通, 家庭文化娱乐活动更是寥寥无几。由于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不多,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都只用“还行”“良好”这样模棱两可的词语来形容,这说明他们对孩子不是很了解。
虽然农村家长与孩子们交流不多,对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不是很了解,但他们是重视孩子们的心理状况的,他们会主动看一些视频与书籍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当孩子出现焦虑、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时会主动与孩子谈心,进行心理疏导。
农村家长们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可谓是有心无力,因为他们大多在工厂企业等打工,而后疫情时代许多工厂企业面临着倒闭,这让他们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现有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就像救命稻草,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加班,打零工。这使得与孩子们相处沟通的时间变得更少,与孩子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采访完这位家长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家长一方面要养家糊口解决生计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如何平衡好工作与教育孩子,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查明原因,提出建议
在前期的调查问卷和后期的访谈中,我了解到后疫情时代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与个体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此外,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导致学生烦躁压抑,缺乏安全感,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疫情所导致的经济衰退,家庭收入降低会增加父母的压力,进而导致学生有可能被忽视或增加与父母争吵的几率;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焦虑与自卑的情绪。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掌握了部分影响因素,鉴于这些因素,我想提出以下建议:一、家长要利用碎片时间,寻找固定时间来与孩子交流沟通,只有沟通到位,才能互相体谅二、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不乱发脾气,这是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基础。三、家长要尽量保持作息规律,生活有序,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当然,后疫情时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努力。(通讯员 李远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6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