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夏日限定——百分锌镱,满分收获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作者:宋璐洲

夏日限定——百分锌镱,满分收获

中国青年网广州8月25日电(通讯员 宋璐洲)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传递爱国爱党正能量,积极响应“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号召,2022年8月18日至2022年8月22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锌镱服务队(以下简称锌镱服务队)招募了潮汕地区初一及初二学生开展以“薪火相传华夏路,锌镱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锌镱服务队的队员们无法前往潮汕地区与同学们相见,但疫情与距离都不能磨灭他们的满腔热情和殷切期盼,通过发达便利的互联网通讯工具,他们顺利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来自宣传组的宋璐洲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和心灵上的收获!

(一)初出茅庐,教学相长

此次下乡活动的组织可谓是一波三折。今年四月份,锌镱服务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三下乡事宜,初定以线下的方式举行活动,各组陆续开始策划活动并撰写方案,队员们也开始准备课程并由支教组负责磨课。

宋璐洲是2020级大二学生,教学经验并不丰富,接收到要下乡进行支教任务时,期待感与紧张感共存。她着手开始选定上课主题、编写教案、制作课程PPT、多次磨课,她表示:选定主题的过程是非常纠结的,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又要考虑课堂的效果,还要考虑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堂内容。在查阅资料并收集素材后,她决定以“神奇的墨水”作为课程主题,课程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到“会消失的墨水”和“看不见的墨水”两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为之后化学学科的学习做铺垫。

选定主题后,备课工作才正式开始。她细致地规划了上课的内容和方式并参考往年优秀教案完成了教案的编写。之后运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下载趣味性的视频制作了课程PPT。为提升课堂质量,她尝试自己动手操作了本课所涉及的两种化学实验,并且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这两种简单的化学小实验。在对“看不见的墨水”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宋璐洲进行了多次尝试。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她先后用白醋、白糖水进行操作,实验效果均不佳,之后又选用了柠檬汁进行实验,终于达到预期效果。而操作方式的选择同样需要考量,实验中要把原料涂抹在纸张上并进行加热,如果用蜡烛直接加热纸张,会因为受热不均导致实验现象不美观,还会因为火焰温度过高导致纸张有被燃烧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在多次尝试后,宋璐洲决定用电熨斗进行加热,既能够使纸张受热均匀也能保证加热温度不会达到纸的燃点。基本完善了课程内容后,支教组安排了第一次的线下磨课。第一次进行授课,宋璐洲心中有些紧张和忐忑,由于不够熟悉课程内容,她在授课过程中总是离不开手中的讲稿,“讲着讲着脑袋就空白了,和学生的互动也不自然。”她这样说到。但凡事总有第一次,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积累经验。听取了支教组的意见和指导后,宋璐洲对课程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七月份广州疫情防控形势突然严峻,协调多方后无奈将下乡形式改为线上举行。线上活动的弊端就是无法面对面与学生交流,很多活动和课程都必须要进行修改,从确定线上下乡到正式开始活动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锌镱服务队的队员们都忙碌起来。其中最棘手的就是二轮磨课,新的授课方式导致几乎每一位老师都要修改上课方案。而宋璐洲准备的“神奇的墨水”课程中的两个化学小实验也无法现场向学生展示了,“线上进行,课程质量会打折扣,所以当时有些小沮丧,还和支教组沟通过是否还要保留这个课程。但也不想轻易放弃这个机会,所以还是决定要尝试一下。”她这样说到。之后,她将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录制成小视频插入PPT中,让学生进行“云”体验,还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视频,用趣味性和观赏性的视频弥补无法现场体验的遗憾。二轮磨课比一轮要顺利得多,线上授课心理上会放松一些,也有了一些小经验,宋璐洲表示:“每一次的磨课都是进步的过程,支教组和队长层的同学们会给我提出一些意见,我们交流的过程其实也在互相学习。经过两轮磨课后,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我觉得这个课程是可以教授给同学们了。”

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始,宋璐洲在8月22日顺利地完成了授课。在课前,她都会自行试讲一遍,保证在正式上课中不出现失误。由于线上授课方式,学生积极性普遍偏低,进入课堂的只有二十几人,“只要有一个同学听,我也会认真地讲完。”她这样说到。上课过程比她想象中要顺利,有几位同学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有同学表示:“要截屏记录这些知识”、“上完这节课发现化学还挺重要”、“我学会了很多”……看到这样的反馈,宋璐洲觉得学生上课有收获就是她最大的动力,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她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备课需要花这么多心思,而顺利给学生上完一堂课是很有成就感的,对于一个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

(二)宣传组工作

宣传组主要负责每日通讯稿、每日推送、剪辑视频、蹲点记录和活动录屏,由于给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并不多,几乎是每天活动结束就要交初稿,所以宣传组组员表示还是有一定工作压力的。宋璐洲负责制作长征图积分表、制作8月19日的推送、制作红色主题总结推送以及蹲点对应课程。宋璐洲在制作推送的前一天晚上就召集第二天上课的老师进入微信群聊,以便收集课程介绍并且提前开始制作推送,在多方配合下,8月19日的推送顺利在截止时间前上交。宋璐洲之后负责红色主题总结推送工作,也都提前着手准备并且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宋璐洲表示自己的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对宣传组内每天需审核的通讯稿和推送不够细致,下乡期间与学生的交流也不够,如果之后还有下乡的机会,一定会弥补今年的不足之处,并吸取经验争取让工作质量更上一层楼。

这次的活动对于宋璐洲来说,是一次有意义、有收获的旅途,她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默契、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也坚定了为人师的信念,也感谢每一位队员、每一位学生的配合。活动中的她时常忙碌着,但都是忙碌且快乐着。锌镱服务队这支下乡队伍,是一支有温度有深度,也带着满满心意的队伍,他们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为的是给学生带去更高质量的体验。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模样,本次活动的结束也代表着新的开始,锌镱队也将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卓越的工作质量,让青春与党同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8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法+调研双向联动 泰州探索地方性法规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规宣讲零距离 民意调研解民忧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景区 法治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早茶博物馆里话“标准”——泰州创新“法韵茶香”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模式:历史保护法规宣传融入名城文化肌理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入村进景区 创新守护“千垛画卷”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车站:易拉宝+问卷推动条例“声”入人心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校园:情景剧+趣味问答助力水环境保护与防溺水教育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体验科学,放飞梦想
2022年8月20日的“红色基因筑理想”主题课程是航天精神主题课程中的最后一课。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起步之谜、速度之谜、成就之谜引入,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为什么能?”这一议题作为线…
三下乡——烟理学子寿光实践总结
寿光农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抓住时代机遇,用先天的地理条件优势,发展农业生产,来富农。乡村振兴不是脱贫攻坚的简单升级和自然延续,其内涵意义、目标要求、实践路径等方面都发生了跨越性转变,包括产业、…
星火相传,青春飞扬
2022年8月17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摘星队与新池小学的学生们一起科普航天知识、探索宇宙奥秘、踏上红色征途。本次“英雄出征登苍穹”主题理论课程主要为学生讲述中国航天员的故事,重点介绍了杨利伟和王亚平…
烟理学子寿光实践纪实
2022年7月1日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启元队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电商直播,不仅实现了企业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变富,更为寿光农产品高端营销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文诚集…
三下乡——烟理学子寿光实践见闻
此次社会实践启元队选择了有“菜篮子”之称的山东寿光。启元队先后探访了仓圣公园、鲜馥电商小院、寿光市博物馆、菜博会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启元队队员们根据三下乡活动的要求以及去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三下乡”专项丨“追寻侯官文化”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与弘扬优秀的“侯官文化”,7月31日,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追寻侯官文化”实践队前往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开展以“喜迎二十大,永远…
强国有感
不会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历史的车轮已不知辘辘远行几千年,千年之中,有少年鲜衣烈马,怀一腔报国热血,一日看尽长安花;有青年一身戎马装,刀枪加身,万死不悔,以自身为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
推动零工经济发展 提高就业质量水平
安徽财经大学暑假社会实践:推动零工经济发展提高就业质量水平【安徽财经大学8月9日讯】(通讯员:李静羽)零工经济为劳动者、企业和社会均创造了价值,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新型…
广东学子杨侨云下乡:沐浴向党之风,书写筑梦之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利用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科优势带动乡村英语教育的发展,激活“教育帮扶”新引擎,华南师范大学外国…
普及科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为给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给出哲理启示,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北京科技大学SPQ逐源求理科普实践团于2022年8月5日至11日,前往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第二小学,开展以“融合科学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