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于是我们湖北师范大学勤勉训练营第二期全体成员开展了此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营员们返回家乡,寻访家乡教师,在访谈中感受乡村振兴、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心声,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同时也在访谈的过程中综合各方意见,在此报告中给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 教育资源分配 乡村教师
一、前 言
教师自古以来都身负建国君民、教化人伦的责任,新时代教师的社会担当必然有新的内涵,身处新时代的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或在出乎意料和未可预知事件发生的同一时刻,即时调整、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更优化的教学行为谋求更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即时修正。这种修正能力是一种实践智慧,它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以来,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奋斗在教育一线,尽心竭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视,尽管如此,在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上仍然有很大差距。同时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究。
二、调查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也是提高社会整体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可以有效阻断贫困在一代又一代之间传递,而且可以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滔滔不竭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差距,教育投入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呈现东中西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另外,同一地区的城乡教育的投入也存在差距,这使原本就比较落后的农村教育发展更加滞后,进而产生多种问题。
当今世界是现代化的信息世界,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仍存在缺陷,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实际上是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均造成的结果。从根本上分析教育资源分配现状,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补齐短板,真正做到教育公平,培养更多专业优秀人才,将个人优势最大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水平。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目 的
1.通过了解阳新县和宜昌市的教育水平差异,深入探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两个地区的居民的不同看法,了解这类情况产生的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同时,对教育起到一个宣传作用,提高当地居民对这一文化的认知程度与关注度。
2.通过走访当地家长、教师、学生和政府四者,了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从家长、教师和政府三个不同视角深入了解当地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家长和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建议。
3.通过对两地教育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当地教育特色,归纳整合现阶段学生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努力解决制约教育资源发展的问题,并对教育资源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意 义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教育本身是公平的,其意义旨在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具有获得均等教育的权利。但居民生活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就城市重点高中来说,来自高阶层家庭的学生是低阶层家庭的116倍,中上层家庭的孩子约62%进入重点中学,而低阶层家庭的孩子约60%在非重点中学。教育的“明瑟收益率”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给人们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增长,而如今这个收益率变得越来越高。也就意味这许多贫困家庭因经济原因无法使孩子受到与经济条件好的孩子一样的教育,因此陷入受教育少、经济收入降低,下一代又会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从而无法得到优质教育这样一种不良循环中。
(二)教育的差距导致人才流失。在如今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青年就是社会、国家的希望,如果教育的问题持续演化而不能得到解决,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导致更多青少年的教育平台受限,有才有能的青年人因为家庭或者其他外在原因其真正的才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势必会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
(三)教育资源不公平导致公民价值观取向问题。青年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方法。尤其在某些偏远地区,教育给那里的年轻人带去了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但若教育这一带有全民族希冀的话题却与不平等、畸形发展相联系,就会造成公民的意识出现偏差,引发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不信任。特别是社会的弱势阶级,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只能接受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而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平等,这种人为的不平等导致他们在对自身失望的同时转而对社会失望,转而寻求不正当的途径来发泄不满,这种状况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
四、调查过程及方法
1.调查成员:本人
2.调查地点:;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镇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以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的教师,政府相关工作人员。
4.实施过程:调查初期进行调查前的准备以及筹划工作,提前联系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调查中期,通过跟随湖北师范大学湖师青年志愿服务团一分队前往阳新县浮屠镇中心小学参加支教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家访以及访谈。后期进行相关内容的整理与归纳,然后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在基本原则上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定点访谈法再辅之以文献的方法,整个调查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显得有理有据。
访谈法:我们首先设计了访谈提纲,将一些不便于书面表达,主观意识较强但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列入其中。针对学生、家长、居民、教师、相关部门等不同的主体设计不同的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情况和调查的情形,恰当进行提问,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收集相关资料,适当作出回应,并做好访谈记录。
文献法:我们从网上搜寻了大量关于阳新采茶戏发展及传承的文章,作为本次调查的参考资料,并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提供了知识储备。
抽样法:在整个阳新县浮屠镇我们对小学附近的居民社区进行了分层抽样,按照各个乡镇社区不同的商家及人流量信息确定了各个地区所做访谈的数量,从分析不同的调查对象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了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实际情况。
(三)实践活动
在暑调期间,我们进行了相关实践活动,主要跟随湖北师范大学湖师青年志愿服务团在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中心小学与下李完全小学开展定点支教活动,切身感受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理解和尊重,为我们的深入调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更为整个调研地带去了文明与欢乐。
五、现状及分析
(一)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
由于城乡办学条件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将孩子转入城市中接受教育,这不仅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还造成了在生源质量上城区优中选优,农村劣中汰劣的现象。而学校的发展又和接收的生源有着利益互动的关系,生源的流失更加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许多农村学校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农村教育由此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2022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3日对外公布,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确保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二)经考察部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娱乐教育设施严重老化和不足。
某些学校操场东西两侧的篮球架已经严重生锈;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娱乐设施,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体质发展,与现在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理念严重不符。部分农村学校的操场还是泥土地,一到下雨,下雪天,路面泥泞不堪,让孩子们根本无从下脚;教学房屋也破旧不堪,甚至可以说是危房;孩子们的午饭是采取从家自带,到学校进行集体加热的形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自行去煮饭房取饭盒;冬天,学校没有暖气,但是为了保暖就只能在教室里安装炉子,由学生自行带柴火,自行生炉子取暖,这为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且学校未配置正规的消防器材,易发生难以预料的火灾。其次,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条件落后。和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器材严重缺乏,且农村学校未安装校园网,网络覆盖率低,这也严重阻碍了这些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置与使用。有图书室,但是图书藏量少,具有临时拼凑性,只要是书学校就拿来充数,教材资料都陈列在图书室中,而且大多数书籍都十分陈旧,即使是这样学校仍用一把锁隔开了学生求知的眼睛,学校图书室可以说是尘土的世界,形同虚设。
支教队前往的两所学校,那里的条件很不好,尤其是下李完全小学,整个学校位于山顶,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教室内桌椅老化、教室无空调、无跑道等运动设施。镇中心小学情况稍好,但硬件设施依旧不全。相比于乡村,城镇方面就好很多。
(三)师资力量匮乏,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再加之农村学校生源质量偏低,家长工作也不易展开,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多会倾向于选择城镇学校,或者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行政单位工作,很少有教师愿意来农村学校教学。随着年轻教师纷纷转向城市,老教师不断退休,乡村教师队伍不断缩小,又没有青年教师的加入,农村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又因为农村学校中的老师大多是以前民转公和早期的中师生教师,都已是中老年教师了,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当今课改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有所出入,还停留在“唯分数主义”的时代,以考取高分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也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滞后于城市。同时还出现“一师多教”和“术业不专攻”等现象。农村学校教师数量缺少,有的教师一人教授多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师身心疲惫,无暇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合格教师资源不足。另外,还会出现教师教授的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符的现象,但由于教师数量缺少,不得不进行教学,这也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1.问题:请问您是如何教书的呢?
答:教学实践的常规之外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教学情境是预设的,但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规定的课程去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的对象是学生群体,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要遇到出乎意料的事件,还要通过不间断地感知.分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表情等课堂反馈信息来判断当前教学行为的效果这都需要教师迅速思考并即时调整、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2.问题:您觉得该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呢?
答:那就从以下几点开始说吧,首先,我觉得与家长相处了要提前在心里做好充分的准备,知道要说些什么,为谈话提供依据,做到对症下药,以赢得家长的尊敬和认可。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贸然出口可能会引起某些家长的抵触。需要熟知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先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搜集整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正面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孩子身上的问题,让家长从心里感觉你是多么地关注和重视他们的孩子了解家长的个性和喜好,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难或疑惑。要想让沟通的气氛和谐,达到沟通的目的,那么就需要了解家长的情况。接着一点就是选定适合的地点和时机。人都讲究面子问题,家长也不例外,家长在孩子面前有面子,更要在其他家长面前有面子。那么我们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把握好沟通的地点和时机,尽量让家长感觉到轻松,没有压力。对于一些严重的问题可以单独与之交流。
3.问题:请问是什么支撑着您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
答:我觉得还是初心吧!我从小生活在这个,我们那个时候更苦,于是我就想着好好努力争取以后走出大山,所以我发奋读书,终于我考上了城市的大学,后来当我在外面生活后,曾经的生活就更加令我印象深刻,于是我就想,等我学成归来后,我要回到我的家乡,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六、思考及建议
(一)思 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近年来阳新县对于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个地区经济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就越深,在教育上的投入也就越大。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互相影响的,一个地区的教育落后的背后大多因为经济的不发达,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也很低。教育资源的分配,随地区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在所难免的,为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不可或缺。教育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只能相对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条件以及程度都在不断的改善。
(二)建 议
1.均衡师资配备,重塑教师职责含义。师资的配备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数量上,还表现在教育质量上。政府和教育部门应严格筛选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确保农村教育水平,控制好城市教师数量,将部分教师调配到农村。建立城市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教师资源在各个学校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这种轮岗制可以有效制约“重点学校”的建立。使各学校的教育资源质量尽量均等,使学生得到公平的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使教育的本质得到回归,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更应有一颗踏实肯干热爱教育的心。新一代教师的培养不仅要将重点放在現代教育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唤起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热情。
2.保障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首先要保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经济基础稳定,上层建筑才有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给予帮助必不可少。公平从很大程度上看是针对弱势群体的,边远地区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靠国家扶持与帮助。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只应加强不应弱化,政府应重点加大对薄弱地区教育财政支出,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落后现状,教育部门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筛选优秀教师、配备教学设备、保障图书馆、体育馆建设等,确保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孩子们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3.继续加强各地教育的联系与互助。现今全国各地大部分的高校都有与乡村的学校建立定点帮扶,大学生们都有很高的热情,前往乡村,走进大山,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拓宽视野。这就利于教育资源的再利用,充分反应了大学生的时代担当。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不能只限在课堂中、课本上,更需要扎根大地、扎根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联结起来,让价值观教育落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创新多元公益活动、服务学习、感恩教育,去播撒社会责任意识的种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从小我走向大我。另一方面,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社会小公民”的身份角色,真正的达师应在尊重学生性情、经验和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人格的感化,赋予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自主权,不断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七、结 语
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努力。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公平则成了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愈发严重,这给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现象厄需解决,农村学生的教育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面对这种困境,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或者政府的扶持,在此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段可然,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探讨[R]2016
[2]百度百科,乡村振兴战略[Z]
[3]朱晓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宋萑,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J],浙江:浙江教育报,2020
[5]杨明.属地化省理体剂下选城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5(06):153-16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