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美丽神农架,文明生态行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作者:顾梦怡

核心提示:7月7日从武汉出发,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省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社会实践团来到神农架林区,深入原始森林内部,进行长达月余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学科优势,弥补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短板,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省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社会实践团赴神农架林区开展社会实践,协助搭建湖北省第一个生物多样性检测大样地,助力林区可持续发展。

神农架林区:得天独厚的绿色宝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指导老师孟红杰副教授介绍到:“神农架林区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块绿色宝地,拥有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植物资源丰富。” 神农架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96%,97.7%的区域为“禁限区”。 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之成为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同时林区也是众多古老孑遗物种的避难所,是国际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被称为“物种天然基因库”,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理想场所。

实践团成员通过参与固定监测样地的建设,协助弥补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短板。以神农架林区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基础,通过对神农架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与评价,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其受威胁因素并发出预警,为林区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成员们通过前期收集的标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神农架植物志》为依据,学习样地里常见乔木的特征,为后期在样地中的植物勘察工作打下基础。

大样地建设:助力林区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从热带的海南岛到寒温带的大兴安岭都建立了一系列大型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但唯独中部地区的神农架尚未建设。一旦在神农架建成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通过对神农架国家公园内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可以建立神农架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的评价指标体系。

早在2021年,神农架国家公园开始着手准备湖北首个按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建设,采用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调查研究方法。今年四月份,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员组成项目组开始进行样地选址工作,测量、埋桩、拉线、调查等工作依次按计划如期开展。

7月8日,由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和徐耀粘副研究员为我们讲解了样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及物种调查中所需要注意的细节。在选取好的植被保存较完好的区域内建立1个东西长500m,南北长500m,面积25公顷的森林固定样地,将千家坪大样地划分为1万个小网格,对网格内每棵树进行身份标记,钉上不锈钢牌,挂上“身份证”,并测量其胸径、坐标及生长状态。同时,还对网格内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土壤等方面进行监测。

师生齐奋力:坚持长时间野外调查

此次工程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牵头,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省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社会实践团同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三峡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相关师生一起参与建设过程。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7月9日起,实践团成员跟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教授团队,深入千家坪落叶阔叶林,共14个调查小组,每组4人,分工完成物种鉴定、数据测量和数据记录的工作。

样地建设的原理并不难,但实际工作困难重重。八点从客栈出发,八点四十抵达养蜂场,再徒步爬山一个半小时方到样地。原始森林里的路都是研究员们在选址时一步步蹚出来的,森林中地形多变、环境复杂,队员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竹林里穿梭,在陡坡上甚至是峭壁上艰难爬行,同时还要时刻提防蜱虫、毒蜂、毒蛇叮咬。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调查员们秉着严谨认真、不怕吃苦的态度都选择坚持,准确无误的测量出每一个数据,做到不漏测、不错测,通过亲身参与大样地的建设,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是为生态文明建设献出微薄之力。

8月8日,在调查完最后一个小样方的最后一棵树后,神农架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完成第一次植物调查,同时标志着湖北省首个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综合研究平台投入使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表示,将对样地每5年复查一次,然后研究分析网格内动植物生长变化,从而建立神农架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体系,揭示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及响应。

在整理完数据后,团队成员于8月14日离开神农架林区。团队成员刘科表示:在这里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每天都有新发现,虽然很辛苦,但每天都很充实。实践团五名成员在园林院孟红杰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生态学野外调查并进行总结,将专业知识切实投入到科研实践中,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知识解决更多问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3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乡村振兴 领航鸢都”实践团深入小麦峪村开展调研采访
2022年7月13号,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乡村振兴,领航鸢都”实践团在小麦峪村开展实地调研,寻访村民,感受朴实民风,体会振兴乡村发展。7月13日上午实践团在小麦峪村进行走访,首先来到村中农产品…
览金陵历史,忆辉煌盛世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2022年七月下旬,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江苏南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博物院参观,了解了南京悠久辉煌的历史,欣赏了不…
“乡村振兴 领航鸢都”实践团登望海山调研采访
2022年7月14日,“乡村振兴,领航鸢都”实践团沿“安丘天路”进入望海山,沿途采访文冠果榛子产业园工作人员,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设备场地维护人员,观察周围村落。早上实践团成员在山脚下简单准备后,从小麦…
拾非遗之琳琅,染锦绣之缤纷
2022年7月12日下午三点,中国计量大学木棉支教队在义乌市北苑街道幸福社区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节非遗手工课堂——扎染。当古老传统的扎染技艺遇到天马行空的孩子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微店上卖唱片
一个简单素白的房间,一面带有架子的白墙,架子上摆上了各式各样的黑胶、唱片、磁带。一双手轻轻拿起一张黑胶唱片放到墙上的架子上。同样的那一双手拿起手机为这张唱片拍出正反面的照片,打开展示它的内页。…
以青春之名,赴夏日之约
岁逢七月,万物将惜。中国计量大学木棉队于6月30日抵达义乌市北苑街道幸福社区,并于7月5日起开展为期十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普通志愿者相比,木棉队队员多了一重身份——老师,与此同时,此次志愿服务…
情系夏日 爱撒童真
2022年6月30日,中国计量大学木棉支教队到达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北苑街道幸福社区,并于7月5日起开展以“思想引领、健康生活、身心成长、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多元化课程。半亩方塘…
华农学子前往神农架协助搭建湖北省第一个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学科优势,弥补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短板,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省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社会实践团到华中第一峰南部山麓的木鱼镇,开启…
《学做工》阅读感悟
在这学期读过的所有人类学著作当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这本书中有一对矛盾,也就是“反抗”与“妥协”,引发了我一些思考。这本书主要讨论的就是一…
北科学子三下乡——疫情挡不住支教热情,线上支教在行动
八月的骄阳与热浪讲述着北科大嘉术墨明小队在广西和云端的支教故事。备课,讲课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经过几周的熟悉,一切都已慢慢步入正轨,我们适应了每一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