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了解六尺巷后面的故事,探访桐城文化当地传播情况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 作者:权梦婷

“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一首至今广为流传,弘扬仁义,宣导谦让,主张宽容处世,大度待人的通俗诗作。也是在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争端与矛盾之时,要谦恭礼让,宽厚待人。只要各退一步,就能化干戈为玉帛。8月12日,安徽财经大学“必有回响暑期实践调研团”在严格遵守教育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实地来到桐城调研桐城派文化短视频传播效果,以及当地人民对桐城文化的了解情况。

实地探访六尺巷 了解传播情况

调研团队来到了六尺巷,“六尺巷”位于桐城市文庙旁,是一条全长180米、宽两米的巷道。清朝康熙年间,桐城张家因宅基地与邻居吴家发生纠纷,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请求他利用职权进行干预,他回复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立即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成为流传300多年的佳话。

在桐城张英宰相的故事家喻户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佳句几乎人人传唱,六尺巷的谦让精神也正代代传承。

调研团队通过和附近的村民了解,发现当地很多部门都借鉴创新化用了六尺巷的智慧,用于调节生活、工作上发生的矛盾,住着附近的张叔叔介绍:“大家都是桐城人,‘六尺巷’的故事也都知道,发生矛盾的时候,所以回头想一想,还是觉得应该互相体谅,退一步海阔天空。”看的出来桐城文化,对当地人处事性格方面影响也比较大。

参观桐城文化馆 感受文化魅力

桐城文化博物馆是继徽文化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之后全省第三家“国字号”博物馆。8月13日,调研团队成员走进位于桐城文庙中的博物馆,寻迹桐城璀璨夺目的地方文化,品读统领文坛二百多年的桐城文派,调研团队成员在现场仔细观看,聆听讲解员的解读,跟随着人群的步伐,缓缓走进桐城文化的世界。据了解,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是桐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与集中展示区。该馆展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完整呈现了先秦至今发生在桐城这片土地上的光辉岁月,充分体现了桐城文化特色以及厚重的人文底蕴。

在有千余年历史的桐城市中心,矗立着一处拥有700多年历史、占地7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文庙外,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区。文庙内,桐城市博物馆展示出的传统文化就像附近流淌千年的龙眠河一样,在时光打磨流转中依旧生动、美好。历史上,文庙与儒学“学宫”连在一起。“庙学合一”的体制,对桐城崇文重教传统风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统计,明清之季桐城进士及第者235人,举人793人,贡生509人。1902年,桐城派名人吴汝纶更是亲手创办了安徽省第一所新式学堂——桐城中学堂。

问卷方式调查 结合短视频发展

调研团队通过在当地发放调查问卷得知,大部分当地居民对桐城文化并不是很了解,仅停留在听过名字但是并不理解的程度,他们耳熟能详六尺巷故事,但是对抽象桐城文化了解程度不高。同时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对于桐城文化比较好奇,但是缺乏相关渠道进行了解,他们抱着学习继承的态度,希望进一步扩大桐城文化的知名度。其中当地居民对桐城文化的认可度比较高,根据当地居民介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桐城繁衍生息。周朝置桐国,因适宜种植桐树而得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用短视频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对当地人了解,发现很多人越来越关注短视频,也会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将桐城文化传播出去。因此,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桐城文化也是当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六尺巷、文庙、北大街、东作门、紫来桥等特色桐城文化地点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漫步其间,俯拾皆是风光胜迹,旧日的文都之风得以窥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本次实地调研,调研团队明深刻了解了桐城文化的丰富的内涵,通过短视频传播桐城派文化扩大桐城派文化影响力,增强淮河皖南地区公众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弘扬安徽优秀地方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作为当代的青年人,应该发挥自身专业长处服务社会,围绕调研结果,总结传播活动的成效与不足,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做好短视频桐城文化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4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创新语文课堂,品析语文之美(朝花夕拾队)

文以筑梦青春,学当躬身实践。又是一年三下乡,秉承着“趣味教学”的理念,怀揣着“教学相长”的初心,2023年8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来到武汉五里界青少年中心带来一……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心灵手巧,手下生花(朝花夕拾队)

折纸是一项非常好玩又具有挑战的活动,它起源于我们中国古代,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技艺。如今折纸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小时候孩子们就接触过许多的折纸,如纸飞机、宝船、千纸……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寄情于声,歌以咏志(朝花夕拾队)

大学生网报武汉7月24日电(通讯员秦思雨)为了让同学们寄情于声,歌以咏志,2023年7月2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全体队员为武汉江夏区五里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同学们带来了一……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追溯汉字起源,品味神奇演变(朝花夕拾队)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让同学们追溯汉字的起源,品味汉字神奇的演变过程,2023年7月2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寄情于笔,绘以抒情(朝花夕拾队)

大学生网报武汉7月25日电(通讯员秦思雨)志愿者老师们的世界是由五彩缤纷的颜色组成,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感受色彩,2023年7月2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全体队员为武汉……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讲诚信,守道德(朝花夕拾队)

诚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诚信是交朋友的前提,只有拥有诚实、真实的态度,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友谊。为了让同学们明白诚信是一种品德和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2023年7月26日……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走进美丽色彩世界,感悟艺术多彩魅力(朝花夕拾队)

人们常说:色彩是生活中最普遍的元素,从单调的黑白到斑斓的彩虹,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当人们睁开双眼,阳光洒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色彩,无处不在,它给人们……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学习养生文化,保持身心健康(朝花夕拾队)

大学生网报武汉7月24日电(通讯员秦思雨)为了让同学们学习养生文化,保持身心健康,2023年7月2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全体队员为武汉江夏区五里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同学们…… 秦思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花夕拾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色薪火映初心:浙财青年实践团接力书写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答卷

当历史的硝烟散去,英雄的勋章却永远闪耀在岁月深处。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致敬参战老兵…

新野农途:探寻联农带农新路径 ——河南工大经贸学子聚焦田广华农场与赵岗

2025年1月14日,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学生团队深入新野县,对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情况展开调研,旨在挖掘发展…

2411团支部四月团日活动: 国家安全 青春挺鹰

(通讯员祝美佳)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外国语…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实践进行时,扬青春风采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为更一步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说会跑、能拍会写的硬…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深入三坊七巷,感受古韵悠长

2024年7月3日,在炎炎夏日见证下,人工智能学院‘感古韵悠长’三下乡实践团来到福州三坊七巷中,以‘沿着总书记的福建足迹’为…

最新发布

探访基础教育现状,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7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马集镇鹤庵村笃心促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鹤庵村内的鹤庵小学和老寨小学进行实地调研,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重要一环,团队将用实际行动助…
农林学子三下乡:凝聚青春力量,探索乡村振兴
见证乡村振兴,彩绘绚烂明天。8月9日至12日,福建农林大学赴宁德蕉城区“绿绘”实践队来到宁德市蕉城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以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重温宁德发展历程、体会红色文化、寻访畲乡…
访英雄故居,燃爱国热情——合工大赴马集鹤庵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7月17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马集镇鹤庵村乡村笃行促进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拜访了爱国将领马玉崑将军的故居马公府,点燃爱国热情,弘扬爱国情怀,助力文化振兴。马玉崑,清朝抗日英雄将领…
茶叶之乡,古风人情,礼迎20大
8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赴霍山县茶文化调研团队来到了霍山黄芽的核心产区:霍山县大化坪镇,探索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了解大化坪镇的茶叶种植规模、收益等基本情况,团队首先来到大化坪镇政府,…
富平县大樊村花椒产业: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8月17日,资环学院赴富平县城关镇迤山村乡村振兴队来到陕西省富平县进行乡村振兴调查。8月xx日,我们来到富平县大樊村,对大樊村乡村振兴产业进行了解调查。来到村里,道路两旁满是栽种的花椒树,暗红色的花椒…
暑期社会实践|金陵女子学院灿烂余晖团队:居家养老助力友好社会,红心向党奏响青春颂歌
暑期社会实践|金陵女子学院灿烂余晖团队:居家养老助力友好社会,红心向党奏响青春颂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走访大樊村:铺满了金银花的振兴之路
8月15日,资环学院赴富平县城关镇迤山村乡村振兴队来到富平县大樊村,开展“青春聚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进行最后调研。此次走访大樊村旨在通过采访,了解到当地村委会扶贫政策以及实施状况,了解当地特色产…
河海大学“若水计划”实习实践团赴湖南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开展暑期实践
河海大学“若水计划”实习实践团赴湖南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开展暑期实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拓展水文视野,提升水文认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
关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高瑞声/文陈卓/图联系方式:15141414678为了解乡村振兴的情况以及具体策略,资源环境学院赴富平县城关镇乡村振兴调研队于前往富平县南社村进行调研。8月14号上午我们来到了南社村,在车上我们发现南社村的建筑比…
踏红色踪迹,忆红色精神
为弘扬革命精神,,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下,积极组织开展踏红色踪迹,忆红色精神活动。2022年8月,暑期社会实践一行奔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在未到来该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