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师学子走入大丰圩洋村,探究数字技术建设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作者:韩梅 乔子杰

乡村振兴是激荡在广袤乡土大地上最为动人的梦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擘画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

8月13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暑期调研实践团怀揣着这个疑问,来到了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裕华镇圩洋村。

裕华镇地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东部沿海,素有“大蒜之乡”的美称,省道204线和徐淮盐公路呈十字交叉贯穿境内,西部毗邻大丰城区和大丰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东部紧靠大丰港和大丰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

圩洋村农民主要种植大蒜、玉米、小麦等作物,形式上以家庭个体种植为主,少数被外来养殖户承包,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经营难以实现,同时也存在销售渠道单一、零卖散卖、价格不高等现象。

调研当日,团队决定以宏观调查和细致采访结合的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为此团队成员寻找了三家各具代表性的从事不同农业主副业农户作为采访的对象。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村民王奶奶家。王奶奶主要从事玉米、大蒜、小麦、黄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与销售,有时会去做一些短工补贴家用,但既不稳定,收入也少。

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团队得知,绝大多数村民的房子虽然扩建变成了两层楼,但是村里已陷入老人留守的空寂。本地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农户大多各产各卖,并不成规模,因此在情况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较为局限。同时,村里大部分劳动还是人工作业,小部分劳动可以运用机械化进行辅助,如晒干的玉米棒脱粒,从以前的手工脱粒变成如今的机械辅助脱粒,起到了一定的减负作用。

此外,农业是易受天时影响的产业,近年来高温、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频发,对村里农作物的产量产生严重冲击,而一些蔬菜收购商甚至趁此压价。在城市中卖得出数十元每斤单价的蔬菜往往收购价仅为一两元钱,商品的附加值并没有流转到种植产品的农户手中。王奶奶回忆起去年的一场冰雹砸毁了三分之一的苗子,带来了巨大的难以避免的损失。

随后,实践团队和王奶奶一起去田里收玉米,还尝试把已经收割晒干的玉米粒掰下来。下伏天的太阳灼热难当,但王奶奶已经习惯了。

与王奶奶分别后,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了赵爷爷家。赵爷爷主要从事玉米、大蒜、小麦、黄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与销售,祖辈曾以渔猎为生,故偶尔也捕鱼售卖,但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养殖,收入也较为微薄。

赵爷爷主要提到了乡村改造的问题。村里搭建的电视塔征用了部分土地,农户同意拆迁后搬离村庄,原有的土地便无人耕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地由于面积小而分散无法集中被承包经营,且因位置原因存在价格争议,逐渐沦为荒地。

根据宏观信息判断,数字技术在局部已经完成了受众下沉,如村里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大小决策也会通过微信群聊告知老人。

提到村里老人医疗养老方面的情况,赵爷爷表示村里有一个小医院,在乡村转型的早期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出诊。村医目前年岁已高,但年轻医学人才不愿意回乡,新任村医暂无着落,这一现象甚至影响了村内的基本医疗环境。

调研团队最后拜访的对象是宋阿姨。宋阿姨主要从事鸡的养殖与鸡蛋的销售,兼顾少量农作物种植。

宋阿姨家养殖规模不算大,主要卖鸡蛋,成本来源于饲料以及鸡的物理降温。以她为代表的一类农户的特点是没有销售渠道狭窄,村内配套的物流中心等离住处有数十公里的距离,定价权往往被收购商掌握,因此利润无法得到稳定保证。

大丰圩洋村是标准的80年代后被塑造出的乡村,这里也曾经受过包产到户的洗礼,在那以后,农民们一面对分到手中的地精心耕种“讨生计”,一面在乡村分工分业通过农副互补和农工互补“讨生活”。在百般努力无法根本改变的无奈下,年轻人只好背井离乡,加入无数打工者的洪流去“谋生活”,故而很多遗留问题时至今日仍未被完美解决。

通过走访圩洋村调研团队意识到,数字技术是打通闭塞的乡村,使其时代发展接轨“最后一公里”的钥匙。

数字技术衍生出的机械化生产,在线医疗,电商物流体系等等是治愈乡村顽疾的良药,而大丰本就是黄海海域陡升起的一块平原,大河冲刷百年无穷的泥沙灌注出它的底色,大丰有着追赶时代的传统与能力。正如党中央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的回答:乡村振兴要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乡村振兴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根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文字:韩梅 乔子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4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相生的奥秘,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国粹魅力,厚植文化底蕴,…… 曹欢 尹思 张权威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探索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新路,南师学子赴灌南县开展调研
为直观感受数字经济助力之下传统产业的蓬勃发展、展现新时代全新生产模式的广泛运用,提升对产业智能化发展的了解度,2022年8月8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暑期社会实践团…
探索数字经济新路径,挖掘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首次提出后,乡村发展问题得到多方重视。而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乡村发展模式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以省级…
河南工业大学:聚焦十八大,奋进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万马奔腾的时代,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乡村由克服攻坚难题,实现乡村振兴。8月23日,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乡村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青春暖夕阳 情浓敬老院
让老年人跟上时代的步伐,消除“数字鸿沟”,日前,丽水学院工学院“青春暖夕阳情浓敬老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丽水市莲都区吴垵路南城综合福利院,开展了智能机使用讲解、编手链、送温暖等活动,弘扬养老…
南通学子三下乡:体验锔瓷承非遗,融汇古今传千年
记录了学习锔瓷的过程…
南师学子走访玉门,探寻数字乡村致富之路
经济发展“有质有量”,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建设新征程。2022年8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来到甘肃省玉门市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同时为本次调研活动…
南师学子调研桃园电商村,感悟数字助农新典型
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村落的运用程度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于8月8日来到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
解消防安全知识,健康茁壮成长
暑期炎热,是火灾频发期。为了增强青少年的消防意识,增加青少年消防安全知识,让青少年远离火灾,健康成长,安全守护政青春宣讲队成员为凌云居社区就读于东城小学的青少年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的宣讲。队员们…
健康成长,安全生活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健康规划,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生命安全健康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助力保护青少年安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守护政青春宣讲队成员在青州市…
南师学子走访通安现代农业园,探秘数字化农业的发展
电商助农一小步,脱贫致富一大步。2022年8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暑期实践调研团队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现代农业园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来到通安现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