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志愿同行
作为大学生,我们或许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无法直接奔赴前线,但我们可以躬身实践,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因此,我报名参加了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选择成为志愿者,主动参加到社区的疫情防范工作中,在疫情一线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我们社会实践团的原定计划是前往陕西省汉中市各个红色旅游景点进行考察讲解与宣传,立足于当地实际开展帮扶行动,为乡村振兴助力。但是受到疫情影响,我们最终决定转为线上,并将实践团分为小队,在当地参加各类志愿活动。
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石是人民的健康,只有百姓平安健康,才能发展经济与旅游。自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区与村镇站前的作者们义无反顾地走在防控最前沿。而作为青年志愿者和党员先锋队的一员,我自然应挺身而出。
在西安市全员核酸排查的前一天,社区书记分配好点位与任务,并通知我第二天凌晨五点到岗。于是在社区居民都在安睡的凌晨,我背上背包出发了。吃过社区服务人员准备的爱心早饭,再学着身旁医护人员一件一件穿戴好防护服、手套、脚套与面罩后,我便开始了我的工作:扫描核验健康码。
虽然在学校里也做过核酸志愿者,但社区核酸与学校中的大不相同。学校师生大多都有健康码,只需扫描便可,而社区中有大量的老年人与儿童,儿童大多没有手机,老人所用的按键手机也没有二维码功能。这时就需要手动输入他们的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与手机号。志愿当天西安下着中雨,这样的天气加上厚重的防护服对于信息的输入和言语交流十分不利,需要既细心又耐心地进行操作。
在工作过程中既有欣慰夸赞我做志愿的居民,有看我不方便帮我举着伞的居民,他们体谅志愿者们工作的不易,这让我觉得十分温暖。但也有不耐烦排队不停抱怨的和不戴口罩插队扰乱秩序的居民,这也让我收获到更强的责任意识和同理心,理解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他们的负面情绪。
习总书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绿色发展,不只是环保,更是健康。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从来都不是局外人,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河海有别,波涛共挽”,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山河定无恙。
作为人文学院“三下乡”实践团的一员,虽没有机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合作,但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而体现自己担当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中去沉淀,把每一件小事、平凡事够用心用情去做好,这是担当的一种态度。此次实践活动也是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去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5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