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中文)”暑期实践队以“追光人文传媒路,携手韶华校友行”为主题,以线上形式采访校友应挺刚。
这场采访不符合实践队员们的预期。
正常流程是实践队员提出问题,校友回答问题,最后顺利结束,可笔者深感应挺刚不太“配合”采访,对于同学先前设定的采访提纲,他以一位资深记者的犀利指出采访应是“一种聊天式的采访”,并非设点提问记录答案,善于抓取谈话中的新闻点、细节是一名记者的基本素质,这让在场的队员们受益良多。
作为台院第一届中文专业同时也是第一位投身新闻领域的毕业生,应挺刚将自己的入行归结为“随遇而安”,也是“前人开路”的壮举。没有基础,没有准备,天台雷锋乡的一次支教让他与随行的的摄影记者结缘,当大三在众多社会实践中摇摆不定时,“老朋友”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就是这么顺理成章。从“纯粹是为了找份工作”到荣誉感在心中生根发芽,宽松的媒体环境和群众的呼声贡献众多,而一位书法家对记者群体的肯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更是坚定了他的初心。
回首前尘,近二十年的工作生涯,能吃苦、会吃苦一直是应挺刚强调的第一品质,“不管是大太阳还是台风天,记者照样往外走”,为磨稿子熬通宵更是家常便饭。此外,不仅要敢于采访,更要善于采访,如何让采访对象敞开心扉,这非常考验记者的能力。谈及大学面试社团记者遭拒的经历时,应挺刚总结道,“人也真是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熬到最后别人拿不走的东西,便是自己的实力,尽管“大学它是一个沉积的过程”,但文科生比理科生更难就业的短板明显可见,考公、考编等现实选择在大学就可以准备。时间不会等待毕业后你即将面临理想萎缩、信心缺失的阵痛,最好的时机早就摆在你的面前,尽管大学在慢慢成为象牙塔和职场的过渡点,它仍为莘莘学子保留了一方学习的净土,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好好学习是他给出的最真诚的建议。谈及这所承载了他四年美好记忆的母校,应挺刚深感台院哺育了众多优秀人才,“台州范围内,你走到哪个角落都有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同学们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自身素质的提高大部分倚仗的是个人的努力,而非学校光环的加持。
身处融媒体时代,应挺刚始终秉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与博取眼球的自媒体不同,官媒更强调说真话,办实事,“真正好的新闻作品它是永远不会过时”,记者在时代浪潮中所需做的最大改变,也许就是要“更下苦功磨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坚持内容为王”。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暑期实践队
洪玉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7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