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袁智豪)恰逢建党101周年,为积极响应共青团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红船启航队返家乡寻找当地的红色景点,探寻家乡的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追寻党史的伟大历程。本次实践中,由队员王鑫宇、苏开雄、包原蔚、曹乾辰在其家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而因为家乡疫情防控不能外出的其他队友,则通过网络开展“云实践”,聆听其他队员实地学习的分享,从而达到一起学党史,感悟红色精神的目的。
首先是辽宁省锦州市的王鑫宇同学,他怀揣着对英烈们的敬意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他分享道:“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他们是我们应当铭记的伟人,正是他们谱写了中国共产党过去华丽的篇章,让我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充满力量。”
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的苏开雄同学,为学习三线建设精神,他来到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重温三线建设历史,感知“三线”精神。学习了“三线建设”精神后,他表示:“三线建设使贵州受益匪浅,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使落后的贵州大地逐渐成长为一颗闪烁再祖国西南的高原明珠。”三线建设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历史,弘扬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
接着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包原蔚同学,他对革命烈士与党有着极高的敬意,便与家人一同前往了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抗日山烈士陵园重温革命。实践的同学观察到了在陵园内有这样一座纪念塔——抗日烈士纪念塔,它历经风雨沧桑,依旧巍然屹立,已经成为抗日烈士陵园的形象标志和精神丰碑,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抵御外强,光复河山的伟大决心。如此宏伟的信念如今化作一座丰碑向后人告示,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砥砺前行、不怕苦难。
在江苏省启东市海复镇东南中学校园深处,坐落着一所老四合院,也是抗大九分校的遗址。实践团曹乾辰同学便来到了这里,带我们参观这个曾经一边学习,一边战斗的抗大九分校,追忆起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在抗大九分校的陈列馆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物品,无一不在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1942年,日伪军围剿苏中地区,抗大九分校奉命突破封锁线,从吕四港附近的三甲镇入海乘船北上。九分校学子们在海上坚持学习和抗争,当时全体师生在海上度过了十余天没有食物的艰苦生活,最终成功转移到盐城,为苏中地区保留了一支革命力量。
斗转星移,岁月荏苒,这座饱受战火摧残的四合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承载的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凝聚成了“抗大精神”,在历史长河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铭记在后人的心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仍要追寻先辈足迹,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让红色基因绵延不绝,为时代谱写华彩的乐章。
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有苦有累,也有得有获。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更加坚定了实践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也更加坚定了要用行动来回报祖国,用实践来为人民服务,不断继承发扬伟大的精神谱系。
(理学院 袁智豪 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7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