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建川”——可歌红色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逐迹红星”调研队
刘新/文 王露苗/图
响应寻访活动号召,在2022年8月3日,植保学院“逐迹红星”调研队秉持着区域化红色精神特色的理念,来到四川建川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1.艰苦的历史
抗战以来,350万四川青壮男子组成川军编制,参加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型抗战,足迹遍布13个省,最后牺牲297万,占牺牲人数省份第一。曾因装备潦草被称作“叫花子军团”,可是在淞沪战场上,川军二十六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淞沪会战结束后,川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有4名壮烈殉国,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在前线牺牲。四川还是抗战的大后方,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四川作为全国少数几个没被日军侵占的省份,不仅负担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军费,还承担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军粮供应。
2.满载荣誉
中国正面战场上的首次胜利——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但作为其序幕之战的滕县保卫战,却很少有人知道,徐州会战指挥官李宗仁曾说:“若无滕县三千川军之奋力死守,哪有如今之台儿庄大捷?”,在敌人的眼中,川军无比英武,凭借着地形掌控与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斗志,让日本大将称:战场上都不敢直视川军的眼睛。
3.精神内涵
川军精神是在自己装备落后,受人排挤时的不放弃;是在身边一位又一位战友牺牲时也不惧死亡,不会后退一步,坚守战线的视死如归;是老话所言的十户九户无儿郎一般的赤诚爱国心;是川军死字旗上“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的寄语。
参观结束后,成员们深刻意识到安定的不易,战争的残酷,军人的赤诚之心,中国人民应该拥有的脊梁与自我的骄傲。我们的生活来自于抗战的他们,我们的脊梁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永远挺直,我们的骄傲也永远是我们最本质的身份——中国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8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