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学子三下乡:非遗走进乡村,扎染值得弘扬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作者:一只绵羊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为了具体了解扎染手工艺,7月6日上午8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仲夏村镇行 文化梦之旅实践团队深入茅箭区东沟村展开调研,来到了染布业基地,同时了解了关于扎染的传统知识文化。

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东沟村,在桃源人家民宿当地居民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扎染负责人,负责人带领我们来到染布基地,同时也是当地有名的染布体验馆,入眼便是琳琅满目的布料和工具,我们都感慨到古老传统手艺的精妙。

负责人介绍自己道:“从事扎染已经十几年了,扎染大部分是从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等地传入各地区,虽然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扎染对人们来说并不是必须品,但是依旧值得传承和发扬”。负责人还表示,正因为扎染技术的独特性,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财富,许多前来东沟村旅游的游客,还可以体验自己染出的布料,可以染袜子、披巾,手帕等物件,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同时推动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我们纷纷感叹扎染工艺的魅力与负责人的工匠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扎染负责人。

接着负责人拿出了部分晒干的草叶,我们拿起那一片片叶子细细观摩,负责人向我们说道:“显而易见,扎染属于植物染,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进行染色,几乎所有的颜色都可以染成”。但是植物染也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随着岁月的流失,布料的颜色会丢失,给人一种旧旧的感觉。在负责人眼中,她认为植物染是有生命的、有活性的,所以才会随着时间失去原本的颜色。车水马龙的时代,人们总是追求的是永久鲜艳的物品,我们不妨停下脚步看一看古老的染布技术,让悠久的古人智慧依旧跳动在时代的道路上。

在与负责人的交谈中,我不禁在想,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包括我,都难以做到沉下心,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细细研磨传统手艺文化,我想我们都应该放下浮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

图为扎染部分颜料原材料。

随后负责人端出了一口大染缸,一边拿着粗棍搅拌染缸一边向团队成员解释,缸里面是加了酒、糖、碱,液体呈现黄绿色就是最好的状态。从负责人口中说来,染缸仿佛就是一个会闹脾气的小孩子,她笑盈盈的说到:“这个蓝缸可是有脾气的,如果你不好好照料它,它就死给你看,一不小心就死掉了”,我们听后都笑了起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些都是枯燥繁琐的流程,但在负责人看来,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就像二舅所说的:“如果我们不能成为第一快乐的人,那我们就做第二快乐的人”,尽管不能立刻实现心中的宏伟大志,那就认真做好当下,做一个第二快乐之人。虽然发展扎染的最初目的是给村子带来财富,让村民摆脱穷困,但是负责人却能扎扎实实的弘扬与传承扎染,并在其中找到乐趣,让我们感到她是真切的喜欢扎染,不只是为了财富。负责人还向我们说到:“照顾染缸也是不能松懈的一部分,每天不光要搅拌,还需要测ph值,如果说酸碱度不合适,后果就是染不上色”。我们听后都不禁感叹到,扎染还涉及到化学知识,然而这些聪明的古人比我们更早想到,他们早在一千多年前都探索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并且利用大自然创造出扎染以及诸多古老的传统手艺,这些都是属于智慧的结晶,不应该被人遗忘和抛弃,更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扬,让更多人知道给布料上色最古老的由来。

图为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蓝染缸。

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亲自体验一把由自己染出的布料,不过负责人表示,很期待和我们的下一次见面,我们也很高兴负责人能抽出时间为我们分享关于扎染的故事以及古老手艺的魅力,也在负责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执着坚定的光芒,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无论何事,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甚至做的更好,同时我们坚信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扎染手艺将会被发扬的很好,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古老手艺的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唤起绿色之意,守护江淮家园
唤起绿色之意,守护江淮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础准则。让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
缅怀渡江先烈,凝聚民族精神
为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学习渡江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022年7月14至15日,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十个一”社会实践团队“爱国行”于安徽省合肥市渡江纪念馆开展爱国主…
淮师学子三下乡:五四精神传薪火,激扬青春献祖国
淮师学子三下乡:五四精神传薪火,激扬青春献祖国“五四精神传薪火,激扬青春献祖国”社会实践团队(通讯员:李荟)弘扬五四精神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爱国主义是国家形成巨大向心力、凝聚力的…
红色精神,中华人
本网讯(通讯员丁蛟龙)革命基地,红色精神。没有先辈们的拼搏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安稳生活,所以我们不敢忘也不能忘记先辈。7月25日上午,湖北医药学院“红色电波”实践队各位成员在自己的家乡走访自己家乡的红…
常为群众办实事,争做志愿好青年
7月8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耿燕杰同学成为了司徒镇卫生院一名志愿者,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投入暑期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并提升自己,耿燕杰加入卫生院志愿者团队,着眼于服务人民…
探寻凤阳花鼓,传承非遗文化
2022年6月21-25日,滁州学院赴凤阳县寻访实践小分队前往安徽凤阳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现场观看了慕名已久的花鼓戏,在观看花鼓戏的过程中,我们不得…
习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
为了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化学材料与科学学院202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二班王世利于2022年7月20号在顺和家园扫大街义务劳动活动。在任务分配…
红色精神的来源
本网讯(通讯员熊明辉)红色中华,炎黄子孙,先辈的奋斗,只为如今的我们。7月20日上午,湖北医药学院“红色电波”实践队各位成员在自己的家乡走访自己家乡的红色文化基地。去感受先辈的伟大和无私的奉献,队…
华中科技大学“循一叶舟轻,赴水乡之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寻乌镇发展历程,摹画水乡振兴
探寻乌镇发展历程,摹画水乡振兴之路2022年7月中下旬,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循一叶舟轻,访水乡之兴”实践队来到浙江乌镇进行社会实践,调研“乌镇模式”。乌镇作为江南水乡代表性古镇,坐落于江浙沪“金三…
红色中华,铮铮铁骨
本网讯(通讯员熊明辉)红色中华,炎黄子孙,先辈的奋斗,只为如今的我们。7月20日上午,湖北医药学院“红色电波”实践队各位成员在自己的家乡走访自己家乡的红色文化基地。去感受先辈的伟大和无私的奉献,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