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广普通话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自7月13日至7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烛光”社会实践团前往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第三中学,开展以“大力推广普通话,加强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推普实践活动。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在此次实践活动前期,实践团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当地老师及学生深入交流等途径,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的现状。
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实践团成员发现学生们对于学习普通话有着高涨的热情以及极大的兴趣。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也了解到相关基本现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与亲属的沟通交流主要使用维语,从而导致无法获得良好的语言环境。此外,学校虽然已经全面推行普通话教学,但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学生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虽然高涨,但实际上普通话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为提高自我普通话水平,学生们积极配合实践团成员的教学工作。同时学生们在调查问卷中提出了在普通话学习方面希望得到提高的部分以及渴望学会的学习方法。
为有效提高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实践团成员对比当地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的发音差异,并对症下药,从字音、口型以及连贯性等多个维度设计出教学方案,为此次推普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实践团成员通过开展普通话课程教学、红色经典朗读和绕口令趣味学习等活动,提高当地学生发音能力和反应能力,以此切实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校园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良好氛围,促进校园语言和谐以及各民族师生交流交融。并通过分发普通话材料、宣讲等方式,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普通话交流的重要性。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前往英吉沙县教育局采访了思政办主任汪主任,并与教育局工作人员及英吉沙县各小学书记以座谈会的形式对当地推普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地推普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1.师生结构失衡。在全县十万人中,汉族学生人口比例不到1%。教师队伍当中,维吾尔族老师占据大多数。由于推普前均使用维语教学,教师在国语水平方面有所欠缺。就中坚力量而言,许多新老师虽然学历达标,但教学经验有所欠缺,而许多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国语水平有限,这就造成了在教育上“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2.方言环境冲击。当地很多老一辈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习惯用方言进行交流,有些居民甚至无法流利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标准发音后无法在普通话环境下进行使用练习。然而,加强当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意识,形成普通话使用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3.推普教学滞后。新世纪的推普工作对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推普的需求。长期以来,很多中小学校特别是中学重升学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小学语文注重识字教学而忽略口语训练,学生普遍对字形理解扎实而普通话口语较弱。并且一些学校很难适应所有科目均用普通话教学的政策,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化,也妨碍了普通话的推广。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扶持下,英吉沙县的教学质量、教育水平正逐步改善,稳中有进。推普阻碍正逐个攻破,普通话的水平一届比一届优秀。
实践活动终将结束,但推普的步伐不会停止。实践团成员根据英吉沙县第三中学的学生基础,建立普通话学习小组,鼓励同学们通过举办朗诵比赛、开展推普小游戏、录制推普宣传视频、设计宣传海报等方式来提高对普通话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普通话的技能水平。
在本次推普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切身体会到乡镇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并以此次推普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致力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为中华文明赓续绵延注入青年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8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