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目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自古以来,“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生态安危事关国家盛衰与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黄河三角洲,是指黄河入海口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由于黄河入河口历史上多次变迁,一般所称“黄河三角洲”,多指近代黄河三角洲,即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为近代黄 河三角洲,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其中5200平方公里在东营市境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研究民众对黄河战略的认识和建议,本实践队进行了调研活动,旨在结合民众思考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黄河战略工作提出建议。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黄河河口自然条件变化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湿地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发育成熟度和稳定度低,自我调节功能较弱,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亟待提升;二是黄河来水来沙减少,湿地淡水资源短缺,生态需水量得不到满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三是入海流路单一,湿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土地盐碱化加速,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受到破坏;四是陆海统筹不足,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降低;五是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力度不足,湿地保护体系不完善,生态建设历史欠账多;六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油气资源开发、渔业养殖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还发现黄河生态保护还存在如:保护黄河活动民众参与度低、民众对黄河生态问题认识不足、相关部门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
三、实践结果
通过实地调研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刻认识到黄河治理生态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河的来水来沙是现代黄河三角洲陆地形成和海岸线形成的物质基础,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堆积在入海口,使得海岸线向外扩张;黄河断流或者携带泥沙不足,就可能会造成海岸线受到侵蚀,发生后退。也正是因此,黄河口湿地修复意义重大。保护区以“线、面、带”修复为抓手,即通过水系循环联通,打造湿地微循环、实现自然修复,进行潮间带修复,做到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了陆海分割修复向系统修复的转变,促进了“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了黄河口新生湿地的原真性、完整性。通过保护区工作人员交流访问后我们得知,随着《关于解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的公布,黄河三角洲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高。最后,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保护区未来的主要任务规划:
1.实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修复提升工程。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加大黄河三角洲、滨州贝壳堤岛等自然保护区修复力度,实施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修复与水系连通工程、近海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限制或禁止开发性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勘界立标,推进自然保护区确权登记。依法开展清理整治探矿采矿等活动,在确保全省完成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基础上,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耕地退田还林、还草、还湿。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与重要鸟类栖息地、湿地联合申遗。
2.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防护治理工程。对黄河三角洲中小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推进生态调水和清水沟、口河流路生态补水工程,构筑科学合理、循环互济的水系,促进黄河与自然保护区之间、自然保护区内部湿地之间水系连通,维护湿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开展河口备用流路运用研究,实施刁口河流路保护与修复,促进生态补水常态化。加强对河流入海口、重点海湾、近岸海域的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农田林网和海防林建设,实施引排水沟渠生态化改造、黄河口防护林工程,增强防风固沙能力,遏制土地沙化趋势。优先采用生态方法,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实行多水源联合调度,发展咸淡水安全轮灌补灌技术,建设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库,推广耐盐碱作物种植。实施拦蓄补源、地下水回灌、河口地下水库建设、地下坝截渗等工程,加大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防治力度。
3.实施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黄河三角洲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极小动植物种群保护等工程。开展鸟类栖息地保护行动,建设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实施近海水环境与水生态一体化修复,促进以牡蛎礁、鱼虾蟹贝类为重点的物种保护,建设海洋生物综合保育区。加强黄河三角洲专项特色植物保护、抚育和植被恢复,开展野大豆、罗布麻、天然柳林等封闭式保护管理,推进盐地碱蓬群落恢复。建立外来物种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实施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治理行动计划。
四、建议
1、继续完善法律法规,督促政府部门实施,加大对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的个人和单位的惩治力度。
2、合理规划城市管网系统建设,实行雨污分流,严格治理水污染问题,强化水资源总量红线约束,不随意扩大用水量,优化水资源调配体系和机制,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确保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3、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提高学校针对此问题对学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提高民众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意识,动员民众,人人参与。
4、推动节水科技发展,开展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水安全、生态环保、植被恢复、水沙调控等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8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