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中农业大学学子赴武汉东西湖进行老党员采访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作者:魏荣妍 李紫玉

导语:(通讯员:魏荣妍、李紫玉)为了让当代大学生走进党员,学会居安思危、忆苦思甜,7月19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东西湖长青街革新社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红色研学活动。

党的发展曲折而伟大,当代青少年能过上今天的生活少不了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和我党的正确领导。虽现在已然不是当年那个艰苦岁月,但艰苦奋斗的风气、作风依然不可或缺。本次实践团队分为两个组,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前往东西湖革新社区两个分区,采访几位老党员和参战老兵。

共产主义助力量

张正礼,1930年出生,现已92高龄,1962年入党,党龄60年。1958年作为小队长参与东西湖“围垦”,见证了东西湖从无路、无沟、无车发展成如今的模样。

“当时条件苦,只有酸菜配着米饭吃,四处都是蚊子,年轻人都嫌苦。一个队里二十多个人跑的只剩几个了,我是小队长,我不能走,我肩上有担子,我得带头干。”五十多年过去了,老人对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据老人所说,正是他这种不畏艰苦,以身作则的态度,才使他在1962年被党组织认可,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采访的最后,92岁的张正礼老人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社会发展快,对年轻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只有全面发展才快速适应社会节奏。年轻人也应充分关心国家政治,向党员发展,还要有人回乡发展,不能忘了自己的家乡。”

共产主义献青春

郑宝明,1943年出生,现已79高龄,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6年。1962年自愿跟着大部队前往广东沿海执行任务,阻止敌人来大陆搞破坏。

“1962年,他们在武汉招兵,祖国有危险,我就去了。那时候我得女儿才刚满月,家人不同意,我就偷偷去。部队里吃不好,那边的气候也反常,说下雨就下雨。1968年回来,女儿都不认识我。”郑宝明老人回忆着青年时期的自己,尽管落了一身病,时不时会腰疼、腿疼、胃疼,甚至遭受亲人的不理解,但他仍表示:“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我不后悔!”

共产主义付终生

肖锡兵,1974年前往老挝参与了援老抗美战争。

在实践小组见到肖锡兵老人后,老人十分惊喜,起身向实践小组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肃然起敬。在实践小组与老人的沟通中,老人向小组成员展示了他带着功勋章的军装,象征着勇敢责任的伤疤,援老抗美的荣誉证书和五十周年纪念品。老人高龄却依旧挺拔的身姿,让实践小组深深敬佩。

临别之际,老人用他标准的军姿以及铿锵有力的话语向实践小组告别:“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共产主义寄希望

葛占顺,光荣在党五十年老党员,1962年当兵,1965年入党,1967年元月份负伤,1968年三、四月份退伍。

在实践小组见到葛占顺老人后,老人对实践小组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当葛占顺老人聊起入党入伍相关的问题时,老人表现得非常自豪且幸福。谈到入党的心路历程时,葛占顺老人健谈起来:“我们当兵的时候,那个老班长基本上都是党员。跟着他们干,发现他们也干得更狠一些,更积极一些,所以我们就要向老班长们学习,要靠拢党。那时候为党做工作是应该的,年轻嘛,就是多做一点工作。入党他就不在于你文化程度,就看你的思想,你的行动,你光说也不行,要带头,要行动,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葛占顺老人当兵期间连续三年获评五好战士,负伤退伍后也坚决向中央靠拢、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分内之事,多次获评模范党员等荣誉。

实践小组表达了本次社会实践对社区留守儿童进行红色宣传的想法,葛占顺老人非常高兴,并且珍重嘱咐青年人要牢记习近平主席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复强调当代青年人一定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居安思危,忆苦思甜。老党员老战士们是时代留给青年人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次实践活动中小队成员们通过向老党员们进行采访了解了我国我党许多艰苦发展前行的历史,体会了其中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以一腔热血铺前路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能为老党员们带来的最大精神慰藉就是向党靠拢、不断学习,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为我国我党未来的发展助一份力,让这条红色的路铺地更宽、更远、更平整,让祖国未来发展的步履更稳健且坚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注老年安全,共筑幸福晚年

2025年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队员走进二十里店镇潘家社区,开展了一场以“关注老年安全,共筑幸福晚年”为主题的爱心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传承尊老美…… 于华敏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宣讲消防知识,筑牢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是社区平安建设的基石,通过普及消防知识可以有效预防火灾事故,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1月18日至20日,曲阜师范大学“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深入万城国际社区,开展为期三天…… 王乐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梦想起航,携手共进

2025年2月,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志愿队响应响应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来到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高中生分享大学生活体验、传递学习经验,并…… 冯诗洋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乡村娱乐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在这个寒假,“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的大学生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乡村之旅。实践队员于1月25日深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羊口镇杨庄村,围绕乡村娱乐设施建设展开了为期一天的社会…… 杨民琪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

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挖掘老城传统文化资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团队赶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开展“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实践…… 王佳一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暖社区,你我共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组织大学生走进基层,切身实践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青年人才、推进高校素质…… 王佳一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春节安全心中记,知识宣讲暖人心

随着春节的临近,社区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在这个欢聚的时刻,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确保大家能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由曲阜师范大学文学…… 王颖馨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情暖乡村,关爱孤寡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依然存在,乡村中的孤寡老人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缺乏子女的陪伴与照料,生活上的不便与心灵上的孤独成为他们日常的写照。为弘扬中华民族…… 高雨欣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实践进行时 | 情系母校,筑梦工大——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赴安庆二中开展寒假

为搭建高校与高中沟通的桥梁,助力学弟学妹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2025年1月15日,安徽工业大学返安庆市第二中学爱校荣校志愿宣…

情系果乡,智赋“苹”安——河北工业大学智果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祖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电气工程学院的鹿明宇同学组织成立了智果科技团队。在牛新环老师和师硕老师的指导…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最新发布

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快讯:感受指尖技艺,传承非遗之美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全国面塑艺术创作展近日在山东菏泽开幕,展出了150余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面塑作品,莱芜刘家面塑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刘杰的《起舞赞祖国》作品也入选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
探访柳桥峪,寻求基层治理新途径
为深入了解基层治理情况,切身感受乡村治理现状,接触基层纠纷解决机制。7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开展社会实践。7月4日上午9点,山东理工大…
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快讯:走近贡砖基地,与工匠交流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临清贡砖的生产现场。临清贡砖的种类与尺寸规格繁多,烧制工艺十分复杂。“要经选土、碎土、澄泥、熟土、制坯、晾坯、验坯、装窑、培烧、洇窑、出窑等20余道工序。”赵庆安先生一边带领队…
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快讯:传非遗炬火,亮文化之光
为深入了解非遗本质内涵,近距离体验指尖匠心工艺,传承非遗薪火,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调研团在7月11日于山东临清贡砖基地进行参观交流、走访调研,深入走访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清非遗贡砖的制作工…
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快讯:弘扬非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2022年7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山东省德州市进行实践调查。德州市的黑陶文化是重要的非遗文化,有着近6000年的悠久历史。我们有幸拜访到了德州黑陶传统手艺人张师傅,当天下午我们跟随张师傅来到了他制作黑陶的工…
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快讯:切身体会,感悟真理
2022年7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山东省德州市进行实践调查。德州市的黑陶文化是重要的非遗文化,有着近6000年的悠久历史。我们有幸拜访到了德州黑陶传统手艺人张师傅,当天下午我们跟随张师傅来到了他制作黑陶的工…
河工大学子在甘党史学习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
匠心筑遗:品非遗之美,筑非遗传承
非遗文化记录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共同的宝贵财富。如今,有些非遗文化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面临失传。为了非遗…
河工大学子追寻革命足迹,探索历史精神
缅怀红色峥嵘岁月,重温我党历史精神。党史学习是深刻的,严肃的,我们从中追寻先烈脚步,重温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精神。了解到中共林安汤淇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在黑龙县,…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19级秘书学“三下乡”公益服务实践团成功开展暑期实践
“三下乡”公益服务实践团成功开展暑期实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三下乡”公益服务实践团成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