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通讯员:魏荣妍、李紫玉)为了让当代大学生走进党员,学会居安思危、忆苦思甜,7月19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东西湖长青街革新社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红色研学活动。
党的发展曲折而伟大,当代青少年能过上今天的生活少不了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和我党的正确领导。虽现在已然不是当年那个艰苦岁月,但艰苦奋斗的风气、作风依然不可或缺。本次实践团队分为两个组,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前往东西湖革新社区两个分区,采访几位老党员和参战老兵。
为共产主义助力量
张正礼,1930年出生,现已92高龄,1962年入党,党龄60年。1958年作为小队长参与东西湖“围垦”,见证了东西湖从无路、无沟、无车发展成如今的模样。
“当时条件苦,只有酸菜配着米饭吃,四处都是蚊子,年轻人都嫌苦。一个队里二十多个人跑的只剩几个了,我是小队长,我不能走,我肩上有担子,我得带头干。”五十多年过去了,老人对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据老人所说,正是他这种不畏艰苦,以身作则的态度,才使他在1962年被党组织认可,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采访的最后,92岁的张正礼老人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社会发展快,对年轻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只有全面发展才快速适应社会节奏。年轻人也应充分关心国家政治,向党员发展,还要有人回乡发展,不能忘了自己的家乡。”
为共产主义献青春
郑宝明,1943年出生,现已79高龄,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6年。1962年自愿跟着大部队前往广东沿海执行任务,阻止敌人来大陆搞破坏。
“1962年,他们在武汉招兵,祖国有危险,我就去了。那时候我得女儿才刚满月,家人不同意,我就偷偷去。部队里吃不好,那边的气候也反常,说下雨就下雨。1968年回来,女儿都不认识我。”郑宝明老人回忆着青年时期的自己,尽管落了一身病,时不时会腰疼、腿疼、胃疼,甚至遭受亲人的不理解,但他仍表示:“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我不后悔!”
为共产主义付终生
肖锡兵,1974年前往老挝参与了援老抗美战争。
在实践小组见到肖锡兵老人后,老人十分惊喜,起身向实践小组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肃然起敬。在实践小组与老人的沟通中,老人向小组成员展示了他带着功勋章的军装,象征着勇敢责任的伤疤,援老抗美的荣誉证书和五十周年纪念品。老人高龄却依旧挺拔的身姿,让实践小组深深敬佩。
临别之际,老人用他标准的军姿以及铿锵有力的话语向实践小组告别:“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为共产主义寄希望
葛占顺,光荣在党五十年老党员,1962年当兵,1965年入党,1967年元月份负伤,1968年三、四月份退伍。
在实践小组见到葛占顺老人后,老人对实践小组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当葛占顺老人聊起入党入伍相关的问题时,老人表现得非常自豪且幸福。谈到入党的心路历程时,葛占顺老人健谈起来:“我们当兵的时候,那个老班长基本上都是党员。跟着他们干,发现他们也干得更狠一些,更积极一些,所以我们就要向老班长们学习,要靠拢党。那时候为党做工作是应该的,年轻嘛,就是多做一点工作。入党他就不在于你文化程度,就看你的思想,你的行动,你光说也不行,要带头,要行动,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葛占顺老人当兵期间连续三年获评五好战士,负伤退伍后也坚决向中央靠拢、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分内之事,多次获评模范党员等荣誉。
实践小组表达了本次社会实践对社区留守儿童进行红色宣传的想法,葛占顺老人非常高兴,并且珍重嘱咐青年人要牢记习近平主席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复强调当代青年人一定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居安思危,忆苦思甜。老党员老战士们是时代留给青年人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次实践活动中小队成员们通过向老党员们进行采访了解了我国我党许多艰苦发展前行的历史,体会了其中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以一腔热血铺前路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能为老党员们带来的最大精神慰藉就是向党靠拢、不断学习,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为我国我党未来的发展助一份力,让这条红色的路铺地更宽、更远、更平整,让祖国未来发展的步履更稳健且坚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