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往昔峥嵘,寻觅青年初心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解放,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之路。为宏扬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操,我参加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伟人豪情壮志,感受当年红军生活的艰苦,感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梁家河,这个陕北不起眼的小村,近几年却“声誉渐隆”——“习近平下乡的地方”“习近平当大队书记的地方”。梁家河,一个“普通”的中国版图上难以找到的黄土山沟,近年来却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梁家河参观期间,我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时住过的窑洞、土炕和修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淤地坝等地,并在梁家河村委会院内认真聆听了讲解老师绘声绘色的解说,了解梁家河村的村史,包括村子的过去生活状态、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还仔细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家河村民的回信。鲜为人知的是,青年习近平也经历了“两进梁家河”的过程。“一进梁家河”就是大家熟知的1969年1月初进梁家河,虽说是远离了政治漩涡的中心,可“池鱼入海”带来了内心放飞的短暂自由快乐之后,习近平也经历了“适应期”——城乡生活的巨大差异以及对群众的不熟悉,让“习近平坦言他当了一次‘逃兵’”,几个月后请假返京。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被“公安将他当作‘倒流’人口抓了起来”,让他彻底断绝了回京的念头,这才“二进梁家河”。这一次,青年习近平成长了、成熟了,安下心来扎根梁家河,逐步获得了梁家河村民的完全信任。
1973年,习近平有机会重返校园读书,但因“黑帮子弟”身份被清华大学拒绝,只能去读延安师范大学。换作平常人,或许也就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因为再不济,这也毕竟是一所正规大学。然而习近平或许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果断放弃并于1975年再次报考清华,最终如愿以偿。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青年习近平而言,梁家河就是一所学校,教给了习近平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正如后来习近平所言:“(梁家河)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梁家河,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是梦想成真的地方。梁家河的发展一刻也没有停息。大家做规划,搞建设,聚人心,兴产业,变化一天一个样,过上了祖祖辈辈梦想的生活。梁家河变了,一条柏油马路从文安驿镇出发,穿过村子,一直修到了木军塬上。小河流水潺潺,仿佛欢快的歌声。整洁的农家小院在绿树丛中伸出瓦房一角,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梁家河人变了,每天面对全国各地的游人旅客,他们也主动学起了普通话,连老太太都要跟着学,怕有人问路听不懂。镇里还给村上派来了驻村的青年大学生,担任村上的英语翻译,主动向外国游客介绍梁家河的发展变化。
梁家河是初心的发源地,“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梁家河是中国梦形成的地方。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每一次切身的体验与近距离的接触,都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传承优秀中华民族精神和坚定伟大理想信念,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斗的道路上追寻信仰之光,担青年之责,圆中国之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1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