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吕四港在新时代下的建设成果,探求“产能向绿,产业向海”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绿色发展的吕四港经验。8月24日至8月27日,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南通市吕四港生态观察调研团”前往江苏省南通市吕四港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合照
实践团队初到吕四渔港后,对渔港基本状况进行了解,据吕四港渔业局蒋凌俊、王德峰介绍,吕四渔港是国家中心渔港,也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国内最大的人工渔港。在对吕四渔港南岛实地勘察时,实践成员观察到在港口当中有个闸室,蒋凌俊向团队成员解释到,出于对水深、防风、生态环保、航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吕四渔港建设了环抱式的港池,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有了船闸,即使是在落潮时,也可以保持港池内的安全水位。通过控制两道船闸的开合,渔船得以安全平稳进出,降低了由于渔港每天潮差很大造成的部分渔船在内港出现搁浅的风险。
图为渔业局负责人向队员介绍吕四船闸管理所情况
在对渔港架构和运营流程进行初步了解后,实践成员秉持着实践出真知的态度深入码头,与渔民近距离接触交流,实地考察码头环境与治理、渔民作业与日常生活。实践团队了解到渔港渔船出海,运输船可以一天一个来回,流刺网的话要一汛或者两汛可能才回来,作业船则需一直在海上不停地生产作业。实践成员切实感受到渔民的辛苦。在码头上,实践队员看着渔民们将一筐筐肥美的梭子蟹从船舱顺着滑轨“奔”向岸,渔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又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实践队员在与渔民们深入交流后发现,当地海洋产业发展势态良好,每年渔业也为当地居民带来可观收益。
在码头上,实践队员对渔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进行考察。据吕四港渔业渔港局毛卫华主任介绍,吕四港均通过了近些年的省环保督察,而吕四港的油污处理方式也为国家海洋局所认可,且渔港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并日益向好发展,吕四港已成为优秀的渔港生态治理与建设模板。对此,实践队员秉着学习的态度向毛卫华主任请教吕四港采取的较为完备的环境管控方案。对于渔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由于渔民大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普遍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且生产作业辛苦,缺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时间,一方面渔政部门为减少渔民乱扔垃圾,给每艘船都配备了生活垃圾桶以及柴油燃油相关补贴。此外,吕四港人民政府也与福建东飞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约,由该公司保洁人员进行专业的保洁,做好垃圾收集与清运、水环境整治等工作;另一方面渔业渔港局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逐级管理,通过教育船东再下达至船员。同时,政府通过补贴处理费用,奖励渔民日用品来鼓励渔民主动规范处理污水。
图为组员观察渔民作业情况
实践队员队员对吕四渔港采取的环境保护举措高度认可,但实践队员在码头考察时也发现了渔港在环境管控上仍存在不足。实践队员发现码头上存在渔民将船舱中用于冷冻海产品的废水直接排入码头岸边的情况;装卸货物的渔业从业人员丢弃的矿泉水瓶以及各种塑料垃圾没有专门的收集与处理;码头配备的垃圾桶有限:一个人工岛的20多个码头所配置的垃圾桶数量保持在1-2个。对此,吕四港渔业局王德峰表示让渔民养成规范丢弃生活垃圾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去磨。实践队员认为,渔民环保意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个人、社会团体与政府的密切配合,个人自律自觉;社会团体诸如大学生实践团倡议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投资与关注;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在提供便利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惩奖分明,监察到位非常重要。
团队成员在调研采访过程向渔民科普环保知识,传播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吕四港渔业局蒋凌俊、王德峰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行深入沟通并交换看法。实践后,团队成员与吕四港渔业局蒋凌俊、王德峰及码头渔民友好道别并合影留念。团队成员通过此次实践表示,作为海洋学子将在海洋强国战略中体悟海洋学子的初心,在实践中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担当海洋学子的使命,明确研究方向,发挥青年的力量。
图为组员采访渔业渔港局负责人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同学们深入渔港,深入码头,走进海洋,见微知著了解吕四渔港和渔港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坚定了海洋环境保护与渔业相关政策下坚持绿色发展,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守护这片深蓝的信念,见证了海鲜的肥美、海水的温柔、渔民的热情、海风的腥咸,同时也锻炼了团队的协作能力,为此次渔港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3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