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海大学海洋学子深入吕四渔港,寻求绿色发展

来源: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作者:陈小叶

为观察吕四港在新时代下的建设成果,探求“产能向绿,产业向海”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绿色发展的吕四港经验。8月14日至8月17日,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南通市吕四港生态观察调研团”前往江苏省南通市吕四港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合照

实践团队初到吕四渔港后,对渔港基本状况进行了解,据吕四港渔业局蒋凌俊、王德峰介绍,吕四渔港是国家中心渔港,也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国内最大的人工渔港。在对吕四渔港南岛实地勘察时,实践成员观察到在港口当中有个闸室,蒋凌俊向团队成员解释到,出于对水深、防风、生态环保、航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吕四渔港建设了环抱式的港池,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有了船闸,即使是在落潮时,也可以保持港池内的安全水位。通过控制两道船闸的开合,渔船得以安全平稳进出,降低了由于渔港每天潮差很大造成的部分渔船在内港出现搁浅的风险。

图为渔业局负责人向队员介绍吕四船闸管理所情况

在对渔港架构和运营流程进行初步了解后,实践成员秉持着实践出真知的态度深入码头,与渔民近距离接触交流,实地考察码头环境与治理、渔民作业与日常生活。实践团队了解到渔港渔船出海,运输船可以一天一个来回,流刺网的话要一汛或者两汛可能才回来,作业船则需一直在海上不停地生产作业。实践成员切实感受到渔民的辛苦。在码头上,实践队员看着渔民们将一筐筐肥美的梭子蟹从船舱顺着滑轨“奔”向岸,渔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又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实践队员在与渔民们深入交流后发现,当地海洋产业发展势态良好,每年渔业也为当地居民带来可观收益。

图为渔港工作人员向成员介绍渔民工作情况与环境状况

在码头上,实践队员对渔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进行考察。据吕四港渔业渔港局毛卫华主任介绍,吕四港均通过了近些年的省环保督察,而吕四港的油污处理方式也为国家海洋局所认可,且渔港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并日益向好发展,吕四港已成为优秀的渔港生态治理与建设模板。对此,实践队员秉着学习的态度向毛卫华主任请教吕四港采取的较为完备的环境管控方案。对于渔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由于渔民大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普遍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且生产作业辛苦,缺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时间,一方面渔政部门为减少渔民乱扔垃圾,给每艘船都配备了生活垃圾桶以及柴油燃油相关补贴。此外,吕四港人民政府也与福建东飞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约,由该公司保洁人员进行专业的保洁,做好垃圾收集与清运、水环境整治等工作;另一方面渔业渔港局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逐级管理,通过教育船东再下达至船员。同时,政府通过补贴处理费用,奖励渔民日用品来鼓励渔民主动规范处理污水。

实践队员队员对吕四渔港采取的环境保护举措高度认可,但实践队员在码头考察时也发现了渔港在环境管控上仍存在不足。实践队员发现码头上存在渔民将船舱中用于冷冻海产品的废水直接排入码头岸边的情况;装卸货物的渔业从业人员丢弃的矿泉水瓶以及各种塑料垃圾没有专门的收集与处理;码头配备的垃圾桶有限:一个人工岛的20多个码头所配置的垃圾桶数量保持在1-2个。对此,吕四港渔业局王德峰表示让渔民养成规范丢弃生活垃圾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去磨。实践队员认为,渔民环保意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个人、社会团体与政府的密切配合,个人自律自觉;社会团体诸如大学生实践团倡议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投资与关注;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在提供便利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惩奖分明,监察到位非常重要。

图为组员观察渔民作业情况

团队成员在调研采访过程向渔民科普环保知识,传播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吕四港渔业局蒋凌俊、王德峰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行深入沟通并交换看法。实践后,团队成员与吕四港渔业局蒋凌俊、王德峰及码头渔民友好道别并合影留念。团队成员通过此次实践表示,作为海洋学子将在海洋强国战略中体悟海洋学子的初心,在实践中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担当海洋学子的使命,明确研究方向,发挥青年的力量。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同学们深入渔港,深入码头,走进海洋,见微知著了解吕四渔港和渔港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坚定了海洋环境保护与渔业相关政策下坚持绿色发展,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守护这片深蓝的信念,见证了海鲜的肥美、海水的温柔、渔民的热情、海风的腥咸,同时也锻炼了团队的协作能力,为此次渔港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3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子三下乡:成长在支教中发芽伟大
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依稀回想起几年前的我也是个孩子,但如今已然成长为一个大…
科技兴国,工业致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富强、乡村要振兴、百姓要致富就得有强大的工业以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疫情防控之下,企业该如何生产如何走下去?2022年7月3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子青春心向党,踔厉…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教是一场浪漫的邂逅
有人说支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旅,有人说支教是党和人民对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援助,有人说支教是对大学生的一次综合考验,当我踏入我要支教的学校,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一声声“老师好”中我有了…
反诈小队第一次线上会议
第一次线上会议为丰富大学暑假生活,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在7月15号组织了第一次线上会议,参加的四名小组成员讨论了后面假期要参加的活动以及规划。首先,由于现在网络普及各家各户,虽然非常便…
【华南师范大学】馨星队三下乡|华师学子云赴新疆喀什,非遗文化之旅精彩纷呈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的新疆考察中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牢铸民族共同体意识…
【华南师范大学】馨星队三下乡|云端相见,温暖不隔
时光匆匆,留下深刻印记;时间不语,却留下美好回忆。对口新疆喀什深塔中学的三下乡活动虽然只开展了五天,但我们前期的准备以及它带给我们的记忆远远超过五天,是值得我收藏并且受用终生的。现在还能清晰记…
【华南师范大学】馨星队三下乡|魅力非遗共传承,文化润疆我践行
为增强同根、同源、同宗的文化认同,深入贯彻“文化润疆”工程,7月18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馨星队”25名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疏附县深塔中学为实践地,开展…
【华南师范大学】馨星队三下乡|师生共学非遗,团结你我践行
今年暑期,华南师范大学馨星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选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州喀什地区为实践地,开展以“坚定文化自信,奏响非遗强音”为题的“民族团结我践行”云实践活动…
探访太极之乡,体味家乡魅力
为体味家乡文化魅力,感受太极之美,郑宏飞社会实践队在暑假期间来到温县陈家沟进行探访。陈家沟,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陈家沟有令人敬仰的陈氏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有享誉国内外…
【华南师范大学】馨星队三下乡|凝心聚力 携手同行
自四月初决定担任馨星队文教板块的负责人到7月22日队伍闭营仪式结束,前后历时三个多月的三下乡暑期实践圆满地落下帷幕。回顾这一次旅途,少不了每个板块内每位队员之间的携手互助,也少不了馨星队各个板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