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村落尽显水乡写意之韵,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传统巷弄的格局尺度中,人们能够触碰历史空间肌理,观览乡土文化遗产精髓。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种种冲击与挑战,尤其是在无锡这样已达到较高城镇化率的苏南地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了呼吁当代青年大学生关注乡村发展现状,了解家乡的古韵古香和深厚文化底蕴,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自6月20日起,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寻江南隐世村落,绘乡村新貌新颜”走访无锡古村落实践小分队赴无锡礼舍古村、葛逮桥村、南方泉村、青荡村等地开展实践活动。
实地参观,考察村落格局特色
通过实地参观,小分队成员发现多座古村不约而同地体现了依水栖居的江南人居模式。在南方泉村,当地居民耐心地向队员们讲述了该村的地理位置、村落分布、人口规模和历史演变,队员们了解到古村以“十三滨”连通京杭大运河,以古时商品交易的码头和集市向外辐射,“米码头”、“布码头”、“茧码头”盛极一时。
此外,在参观过程中,小分队队员们发现了众多始建于明清、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塔门行灶和米行匠铺。在位置和朝向上,它们多临水而建,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在建筑上,它们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形制古朴,别具一格;在布局上,古村民居呈现“四水归堂”的特点,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供房屋采光和排水,与北方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布置更为紧凑。
考察历史,延续村落人文情怀
通过参观名人故居和祠堂、翻阅地方志,小分队队员们了解到每个村落都有卓有建树的名人志士,反映了无锡古村落深厚的人文底蕴。拥有800多年历史的礼舍古村,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实业家兼史志学家薛明剑的故里。小分队队员们参观了孙冶方纪念馆,瞻仰了孙先生投身革命以及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事迹,学习先辈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除了名人事迹,众多古迹遗存也代表着无锡乡村文化的遗产精髓。在队员们走访南方泉村的过程中,村里老人给队员们介绍村内有一口古井,隋唐时期就已存在,名为“开化方泉”,并热情地给队员们指路。这口古井以黑石为壁,井口呈方形,曾是村内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通过老人的介绍,队员们得知,该泉水质甘冽,千年不涸,传说东晋的道士葛洪,曾用古井里的泉水炼丹。很多诗人都曾留下诗句赞美开化方泉,苏轼曾为井题匾“丹泉泽民”。“你要说南方泉有没有名气呢,还是有点小名气的。”老人骄傲地告诉队员。
采访村民,聚焦村落现代生活
小分队队员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向当地居民了解古村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对古村落开发的想法和意见。以青荡村为例,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政府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在保护古村风光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规划种植花卉,建设以玫瑰园、健康跑道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吸引游客体验农家生态。
当地村委还致力于村庄整治,修缮村内的历史古建筑,如始建于清朝的古寺和古戏台,整合村内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产业,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赋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当地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总体呈支持态度,认为该举措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放松游玩的好去处,还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探访无锡古村落小分队通过实际走访、调研考察、视频摄影等形式,记录古村落的古色古香,挖掘古村落的人文历史,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的发展变迁,思索古村落的现代化新生。通过此次活动,小分队队员们亲身体验古村落的“隐”与“静”,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拍摄、记录和宣传了无锡市古村落的人文景观和乡土风情,保存古韵记忆,帮助人们记住乡愁,让古村落不再是“隐秘的角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3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