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是一台巨大的留声机,历史的声响至今在山体间回荡。作为“铁胆豪情,赤澄之心”实践团队的一员,本次暑期实践,我主要负责镇江句容新四军纪念馆的线下游览与记录。距新四军纪念馆三百余米的望母山纪念碑,是我传承铁军精神,复踏铁军征程的第一站。
入馆后,巨大的石雕立于眼前,我先是一怔,接着竟在脑海里尝试比较其与36米的纪念碑带来的冲击感。我无法得出结论,因为纪念碑傲然挺立在山头,无惧风雨,庄重肃穆。石雕磅礴有力居于馆内,精雕细刻,深沉隽永。它是坚硬的,战士持枪擎旗,目光如炬,它是柔软的,战争雨过经年,生命不息。望向一旁鲜艳的党旗与誓词,我缓缓走入展厅,渐渐喧嚣褪去,历史扑面而来。
战争的开头与结尾,少不了生命的前仆后继。玻璃橱窗里,枪支武器静静地陈列在那里,仿佛从未装过炽热的子弹,沾染过滚烫的鲜血。冷卷铁刃背后是否可以窥见天光?我的目光缓缓移动到蜡像复刻的一些历史场景中。我看到了,陈毅不顾个人安危,守诺赴约时的坚定;战士满腔热忱,南援北驰时的英勇。这些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极具冲击,我举起相机试图捕捉到当时涌上心头的震撼与敬佩,却又因为那一张张生机不再的照片泛起伤感。纵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亲身经历枪林弹雨,承载过铁军们的壮志豪情,时间的雨水依旧会洗刷太多的东西,好在纪念馆能保留残存的记忆,毫不吝啬地分享给前来参观学习的我们,生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死亡,遗忘才是。
我走在纪念馆里,仅仅几十分钟便从战争的准备阶段走到了结束,虽然相比史书中的文字,纪念馆的确更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这依然无法展现全貌,短短的参观之旅概括不了铁军的奋斗史,浅尝辄止的了解更是无法激起内心的共振。我知道,自己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我反复翻看着当时拍摄的照片,企图唤起当时所感,并把它们通过文字记录和表达出来。看着照片中身着学校服装,佩戴团徽的自己,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受到了自己有幸与那段历史并肩的骄傲与自豪,也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学有所得,与团队成员们一起在铁军精神的鼓舞与指引下,无惧险阻,始终行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7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