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重走奋斗征程、深学百年青运、感悟时代精神、勇担青春使命等重点内容,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就近就便”开展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2022年7月7号,安徽财经大学“绿色乡村旅游,助‘新农’下乡行”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了安徽省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以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调研,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回顾革命历史,不忘初心。
一个纪念馆就是一处精神高地。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展陈的一件件文物,既是渡江战役的历史见证,又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会深刻让我们理解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奋发图强,报效祖国。渡江战役纪念馆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设,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自开馆以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如先后来此参观,现已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7月7日上午,安徽财经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5名同学在黄燕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以“重走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长夏炎天气郁蒸,难以盖过同学们洋溢的热情。
上午9时,同学们到达渡江战役纪念馆主场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只乘风破浪的“船头”和波光粼粼的“长江水”,五位战役总前委群雕矗立在馆前——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总前委运筹帷幄之姿,彰显出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进入渡江战役纪念馆团队各成员开始参观学习,了解相关知识。
10时,小队正式开始逐步寻访红色之路。渡江战役纪念馆共有六个展厅,分别为“战前形势”、“战役准备”、“突破江防”、“战役胜利”、“人民支前”和“英烈业绩”。在这里,我们看到众多由当时的报纸所制作的展板,陈旧的报纸记录着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打开历史尘封已久的记忆:在整个渡江战役中,先后有2.5万余名解放军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涌现了一大批英模群体、战斗英雄和功臣。这些战士们倒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纵身死,英名常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实践活动期间,我们还对前往纪念馆的旅客进行了随机调查和问卷。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前来参观的多数为在校学生正在进行红色学习,也有党员实地调访,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几岁孩子正在游览,通过采访,他们也都表示经过此次红色之行受益良多,也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均表示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旅程。
7日下午,同学们参观了安徽名人馆。安徽名人馆选择展出的95组安徽历史名人,人物全部采用蜡像制作,形象逼真,并运用电影艺术手法和声、光、电、多媒体等最新高科技手段,展现名人风采和主要事迹。通过展出安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展现他们对安徽、中国乃至人类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体现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形象。整个展馆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了解安徽、认识安徽的窗口。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逐个参观了从远古到新中国时期共八个不同主题的展厅,深入了解了政治、军事、思想、经济等多个方面杰出人物的英雄事迹:有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著名清官包拯;有用兵如神,倭寇闻风丧胆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庄子;也有著名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等。
下午4时,同学们对于安徽名人馆的参观完毕并在馆内拍照留念,此次实践活动传播了渡江精神,践行了爱国教育,并熏陶了一大批爱国青年。
为夯实精神之本,熔铸精神之源,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还走进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用心感悟时代脉搏,学习红色景点,传承革命精神。
7月8日,我们前往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刚进馆,一眼望去,是用石头铺成的广场,而在石头下面埋着的,全是被屠杀的同胞们。沿着灰色石头砌成的阶梯拾极而下,进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镶嵌在江水中的汉白玉花环,花环前面是象征生命的“长明火”,花环的边上一万多张小照片时隐时现。序厅的两面墙体上雕刻着1万个遇难者名录,序厅顶部则以残破的城墙为背景,上面刻着中、英、日三国文字的“遇难者300000”,地面上则是星星点点的灯和长明火,凝重、肃穆。馆内光线极暗,但依然可以看出和我们的名字一样的生命代号。屠杀,从来都是具体的,它是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这里人头攒动,却声息皆无。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的重要性,要铭记历史,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作为青年,我们更要将青春理想与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相结合,释放青春激情,树立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雄心,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8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