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2022年7月9日至7月15日,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喀什地区探寻非遗足迹,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全程参与了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喀什古城的大街小巷,每一步都踏在文化的足迹上,不论结果,仅仅是过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一周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经过这次连续七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们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更清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也懂得怎么解决困难。充满了辛酸,也充满了欢笑。我们在学习采访时,顶着烈日炎炎,但是从未想过放弃,我们认为这只是锻炼的一部分,我们清楚自己的使命,最终我们通过相互协助,解决了问题。三下乡活动就像一条链条,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一个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好坏。同时还要考虑整个团队,每一个队员的角度,不断的换位思考,仔细斟酌考虑每件事该怎样安排、处理。现在的位置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即我们一直在学习并且传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的价值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加强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回顾三下乡和团队一行人的经历,有收获,有经验,有挫败,有教训,我感慨甚多,虽然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最终我们都一起克服了,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成长。我很感谢学长们对我的耐心指导和帮助,我也感谢团队每一个人对我的配合和体谅。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沟通、协作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变得更为成熟和自信,同时我对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生活对我如此慷慨,我仅付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却让我得到了无限的收获。我也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我很荣幸能够作为该社会实践团队的队长,与大家共同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在寻找非遗时,我为中国文化底蕴之丰厚而感叹;当我们采访非遗传承人时,传承人的坚守也着实令我敬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本身,我们被悉心守护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坚守与热爱所感动,达瓦孜传承人说他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只为突破每一次表演,让更多的人看到达瓦孜,让达瓦孜真正走出去,我深深佩服他的这种毅力和决心,我也见到了精通各种民族乐器的喀什地区文化馆老师,他非常耐心的指导们去学习民族乐器,他举办公益性民族乐器培训班只为启迪更多的孩子对民族乐器的热爱,只为让对民族乐器热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学习,他们如同黑夜中的守夜人,坚守着民族传承的根脉,坚守着文化的传承。也许我们应该多去了解非遗,给非遗更多的展示机会,多一分生存的空间,呼吁更多的青少年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为其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沙拉麦提古丽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乔小凤 摄
在三下乡的第二天,我们恰好遇到了等同于汉族新年的古尔邦节,我们有幸到艾提尕尔清真寺一睹万人同跳热烈奔放的萨玛舞的盛大景象,并且作为一份子参与其中,我倍感荣幸,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一起跳舞,并且有各个民族的,这是民族一家亲最好的见证,我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异域风情,更感受到了国家级非遗萨玛舞的魅力,我从未见过有任何一种舞蹈有如此壮观的景象。在寻找及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无论是调研维吾尔族服饰还是调研维吾尔族麦西来甫,无论是阿凡提故事还是艾特莱斯的故事,我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终生难忘。三下乡的这一周,让我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采访别人、发问卷、与陌生人进行沟通协商、带领自己的团队等等,这些是我原来从不曾做过的事,如今我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步,也让我变的更加自信。
三下乡活动已然接近尾声,但这次实践让我受益良多,对于大学生来讲,在校学习的基本都是课本上的知识,亲自投身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更寥寥无几,这种有意义而且又能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活动,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因此,能够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我深感荣幸,提前进入社会实践,这对于提升我的实践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它让我们走出校园,得到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洗礼。我觉得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培养自己能力只是基础,更应该以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凝聚青年力量,共谱非遗新篇。通过此次实践,我加深了对真实社会与校园生活差距的了解,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到学习、宣传和传承非遗的行列中去,涵养精神文脉、厚植文化自信,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赓续绵延的中华文明。(通讯员 张耀辉)
图为实践团队与阿凡提扮演者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耀辉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50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