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3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北省武汉市开展发展成就观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此次调研活动以“深入武汉寻抗疫之道,众志成城树民族自信”为主题,对“新时代英雄城市”“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成就进行观察调研。
一、寻·英雄城市记“疫”
实践团来到南车花园社区,调研当地社区防疫政策和了解战疫故事,并采访了南车花园的社区工作者。
在采访中,实践团队员了解到,为了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社区工作者与基层干部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候,承当起了运送社区居民生活物资,转送发热密接人员等工作。在当时,许多社区居民都是老人,由于无法出门,他们的药品购买等也需要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南车花园社区防疫负责人讲到,“当时武汉疫情情况紧急,工作量十分巨大,社区工作人员少,有时到了半夜12点,还在社区做流调”,正是这些基层工作者的坚持与牺牲,才使新冠疫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控制。
在这次疫情中,也有一批批平凡的英雄涌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坚守在抗疫一线;社区居民团结一心,积极配合社区各项抗疫工作;许多返乡大学生不畏艰险,踊跃报名成为志愿者,为守护家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1 与社区防疫负责人交流
随后,实践团又参观了武汉雷神山医院。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候,面对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急需专门医院集中收治新型肺炎患者,仅用12天,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给武汉人民服下了一颗定心丸。如今,雷神山医院已关闭备用,略显寂寥,希望它可以一直这么安静下去。
图2 参观雷神山医院
二、感·英雄人民伟大
团队有幸参加了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举办的座谈会,参与座谈会的有:“中央劳模”-尹利老师、“大国工匠”-张文胜老师和英雄城市最美逆行者-李中迪老师。
图3 与中车各英雄人物进行座谈会
在座谈会中,各位老师讲述了他们的奋斗岁月、成长历程,令我们受益匪浅,他们对自己行业的坚持,造就了他们现在的成功。在采访中,各位老师就“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老师们还就我们未来发展提了几点建议和期望:要学会“坚持、攻坚克难、创新”,还要“自信、谦虚、好学、奉献”,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尹利老师动情地说到,“我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探伤工,是国家政府出台了好的政策,让我们这些普通工人也能学习到许多专业知识,我们是乘了国家的‘东风’,才有了今天的这些成就。”
图4 参观尹利老师的工作室
图5 与中车优秀骨干进行合影
三、探·中车发展成就
实践团在参观中车集团展厅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了解到,中国中车集团起源于1881年中国第一家铁路制造企业,历经百年的发展,中车集团如今已成为我国铁路制造业的顶梁柱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图6中车团委赵书记向观察团成员介绍长江公司企业文化
图7参观长江集团展厅
在国有企业“双百行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车长江公司打造出了“空轨”项目,相关负责人带领实践团参观了中车公司内的空轨项目试验线,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实践团队员了解到 ,“空轨”系列联运装备在多式联运中的重要作用,“空轨”项目推动了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发展,有效整合了运输资源,优化了运输结构,实现了绿色运输的新形式。
相关负责人讲到,“‘空轨’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物流运输方式,目前全中国只有两条‘空轨’运输线。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与未来方向,才能够不受制于人,不被人卡脖子。”
图8参观空轨试验线
另外,中车集团还注重基层队伍的建设,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负责人冯书记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政策一经颁发,中车长江公司就开展了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其中“高铁探伤女神探”尹利老师、“高铁工匠”张文胜老师都是产业工人建设的受益者与先行者。中车集团为优秀的工人代表建立了工作室,鼓励杰出技工进行技术传授与专业团队建设,最大化地发挥了基层劳动工人的智慧力量。
四、觅·武汉特色产业发展
武汉市因地制宜,利用其优势特点,走出了一条“文物保护,文化传播,重视生态”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同学们前往江汉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近距离观察了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与楚国历史文物……畅游在古文化的浩瀚中,体会到荆楚大地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图9 学习起义门历史
图10了解朱德与武汉的历史渊源
起义门坐落于首义广场的一角,在起义门上的博物馆内,展示着武昌起义的遗迹与起义军使用过的武器,令人跨越历史,感受辛亥革命先辈们的牺牲与义无反顾。武汉在革命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它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参观历史遗迹与文物时,铭记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忘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图11起义门合影
东湖磨山风景区三面环水,逶迤六峰。同学们欣赏一盈盈暗流涌动的湖水,领略极具楚文化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深刻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图12 在东湖绿道骑行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武汉抗疫的人民力量,感受到了“后疫情”时代武汉各产业发展的强大生机以及作为一名工大人“工业报国”的使命之重大。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从中国中车培养人才模式中汲取成功经验,从各产业发展创新点中跟紧时代步伐,更多地了解国情民情、关注发展成就,为国家“后疫情”时代各产业稳步发展和抗疫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5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