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既潴,东原底平,阳和启蛰社会实践团队沿河而下,来到黄河山东段唯一一个蓄洪区,东平湖水域去探访千百年来这座因水而生,因湖而名的土地上,人与水的故事。七月11日,团队成员李星亮来到黄河水系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戴村坝,探寻千百年人民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的历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有这一条河流,将中华大地的无数生灵联系到了一起,所赞叹的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先民的辛劳与勇敢。大运河,她千年来默默地行走,从京城蜿蜒而行,步履稳健的走向她的目的地余杭,千百年间穿越了多少历史的风雨,淘洗了多少岁月的尘沙,见证了多少历史的谜题。
大河汤汤,其水泱泱。
京杭大运河千百年来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在数千公里长的河道上静静地流淌着,任由时人、后人评说着它的历史功过。历史永远是缺席的审判,大运河默默不语地静听着。造就了长江南北无数的古镇,一座座古镇在她的足迹下生长。大运河她一路留下了多少传奇与故事,大运河的两岸定格了多少英雄的热血与泪水,她见证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勤劳与勇敢,真诚与善良,美丽与刚毅。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运河两岸百姓在岸边,戏水垂钓地处运河与黄河的重要交汇处,沿岸人民早已学会了与水为伴。
大河澹澹,其韵悠悠。
时至今日运河两畔仍保留着夕日的倒影。于夏秋之交站在家乡的戴村坝上远眺,看那浪潮天际而来,飞流直下,终化作惊涛巨浪,至坝惊涛骇浪忽的化作万丈瀑布;听那涛声轰鸣,似虎啸龙吟,令人心惊。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水带给两岸百姓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利,那滔天的巨浪也在,威胁着沿岸百姓们的生命,每一座水乡城镇的历史上,洪水留下的伤痕都在隐隐作痛。万里黄河哺育了大河上下各族人民,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伏秋大汛,三年两决口的险恶水情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大河浩浩,其运迢迢。
大运河修建于隋,但不止于隋,历代从未放松大运河的治理,对其有着无数的修缮与改建,这段历史分散在各地。团队所到之处亦有着历史冲刷遗留下的痕迹,团队所至运河段为明代为实现江南物资北运,以供京师而修,见证了京杭大运河航运的繁忙。本次行程,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同时参观了距离运河不远的大运河—戴村坝博物馆,队员听取博物馆讲解员讲授大坝在建国前后的修缮情况,在建国后因为大运河北段不在用通航,这坐大坝却没有结束他的使命。随着黄河的几次改道和大运河北段的部分河段不在通航的影响,大坝开始了新的使命,发源于泰莱山区的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其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受地势影响,来自泰莱山区的洪水居高临下迅速汇集东平湖,暴涨暴落,而自干流上的戴村坝到东平湖也只有几十公里的河道,四小时即可到达东平湖。大汶河下游大清河堤防以南为百万亩良田,一旦决口将会重现古时大野泽荒凉景象;古时汶河来水即成泽国。因此抗击汶河洪水,确保沿湖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大坝的另一重要任务。此时正值盛夏,山东多地发生强降雨,上游汶河水位上涨,节制闸开启,河水奔流磅礴经由大坝一泻而下。但今日的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患。这得益于上述自1946年开始的人民治水,各级政府、两岸群众、治水职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共同奋斗。伟大的人们对先人的智慧传承应用,战胜了1949、1958、1976、1982年大洪水以及1996年历史最高水位的特大洪水书写了激昂的壮歌。这座大坝是古代人民治水的伟大尝试,而后来者还会继续走下去。
大河滔滔,其势昭昭。
今年4月28日,位于德州运河节制闸开启,汩汩清水奔涌而出,自山东北上入冀。同一时间,数百里外的天津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与北去之水相拥、交汇,标志着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在公路和轨道运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运河的全线通水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各扬其长、美美与共,人们对运河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正在苏醒,以运河精神重塑发展动力、重获文化自信。此时此刻,立于有着运河之心之名的大坝上,看着滚滚奔流的河水从巍然耸立的戴村坝上磅礴而下一泻千里,虽历经数百年,任洪水千磨万击,岿然不动。大坝是运河的缩影,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让大地上流淌的运河活起来,更要让文字中流淌的、人们心中流淌的那条大运河活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56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