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深化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认识,积极响应擦亮黄河底色,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激发民族根脉情怀。阳和启蛰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于八月初,陆续调查走访金沙堤,黄河标准化堤防,戴村坝古提防、重要治黄文献、碑刻等文化遗产,整理发展变迁、治水经验等文化遗存,参观博物馆、防洪工程、自然风景区、文化展示区等,深入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探访这千百年来泽被八方、滋养万物却又桀骜不驯、复杂难治的大河的新生。
一部黄河治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历代劳动人民和治河先贤为治理黄河灾害进行了艰苦探索,从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开始,历朝历代都为治理黄河水患进行了不断探索,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中国古代人民不断总结与黄河相处的经验教训,调整治河方略,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但由于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缺乏认知,始终难以打破河淤堤高、屡治屡决的循环。
自1946年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创人民治黄事业是黄河治理,崭新一页。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陆续到访了菏泽市黄河故道,滨州市惠民县及滨城区原黄河堤防,在当地博物馆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了解,解放区人民治理黄河的传奇故事。
人民治黄有其独特的历史经纬。抗战期间蒋介石炸开花园口,解放战争年代国民党政府决定堵复花园口,引黄河回归故道,进而水淹解放区。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起步,中国共产党就领导解放区人民开始治理黄河。为了保证黄河不开口,保证人民不受黄灾,20万解放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抢险、迁民、反特、防空,解放区居民先后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不断袭击破坏,以及修堤筑坝、抗凌防汛等重重考验,昼夜奋战在黄河抢险一线,最终取得了治黄工作的伟大胜利。
几年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我们都把黄河称为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在之后的岁月里,人民治黄有了更丰富的含义——保护黄河,治理黄河,发展黄河。在阳和启蛰实践团队一段时间的走访中,到访很多异地搬迁的黄河滩区村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到访了滨州惠民原黄泛区的庄园,聊城市引黄灌溉的位山灌区。一路走访,一路感动。一个个踏平万难、一路向前的故事,如一帧帧画面在脑中浮现。在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这些生长在黄河岸边的儿女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坚实、有力,步履铿锵。
大河东流。千百年来,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流域亿万群众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我们的努力,更需要生活在这一方的水土的人们也行动起来,一代人带动一代人,一代人接替一代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上下同心,久久为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时至今日,黄河流域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前景,这些成就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所比拟的。正所谓人民治黄功在禹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5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