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不止,步履不停
经常会问自己,求学这么多年,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啊,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找寻一个答案:“到底要成为怎样的人?”当我踏入闽江校园的那一刻,当我看到芙蓉广场前的大石头刻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字,我想我在接近这个答案了。
说起支教,其实最早接触这个名词,不是从电视上,不是从新闻上,而是从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上。那年初二,她在课堂上谈起自己大学时与同学支教的经历,神采奕奕。我不由自主的也在想象未来倘若自己成为一名支教老师的样子。在大一下半学期刚开始主持“闽院青年说”时,我结识了曾雨薇学姐,也认识了暖风宁夏支教队,所以,在看到暖风支教队发布报名信息时,我义无反顾地填写了报名表,参加面试。幸运的是,我通过了三轮面试,认识了暖风行动赤门队这群宝藏队友和赤门中心小学可爱的孩子们。
去到赤门中心小学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做了心理预设,知道可能没有空调,没有外卖,没有奶茶,说实话,那时的我们对这样的日子甚至有些期待,看看自己的承受能力究竟怎样。或许是因为队友太宝藏,14天里,我们并没有因为条件艰苦而想要放弃,反而在艰苦的条件下产生了独特的情谊。是啊,人生有多少次能和团队一起生火做饭,一起通宵熬大夜,一起含泪吃泡面,一起交流学生的一点一滴……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看着眼前的泡面,我好像明白了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是啊,怎么会说清楚呢?
回望十年寒窗,我们走上讲台无数次,但以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是暖风行动赤门队当中大多数人的第一次。出发前课程筹备时,我自告奋勇想要带播音主持课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还记得大一面试部门时,在学长学姐问到四年后的目标时,我说:“我想成为自己的发光体”,学习播音主持的十四年里,我将每一次播音、朗诵、演讲、参赛等都当做是发光时刻。直到暖风过了半程,我才领悟到,其实真正的发光并不是自己独自在灯光下的演绎,而是努力照亮孩子们的人生。下课时,当孩子们簇拥上来问起下节课是什么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我想,虽然只有短短14天,能照亮孩子们人生中的一小点,那也算我为他们的人生引出一小段路程了吧。临走前几天的傍晚,孩子们进校和我们一起玩耍,在和暖风三班的小朋友聊天时,虽然有小朋友问到“老师有没有男朋友呀”类似戳心的话时我都有被狠狠伤到,但是小朋友真的太可爱了,记忆里的那份童真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
除了担任播音主持课老师和宣传组组长,我也是普法课程的任课老师。说实话,在得知此次暖风行动除了支教还有普法活动时,我是有些惧怕的。转来法学专业半学期,比起队友们,我的知识储备少了太多,我害怕自己会成为队伍的拖后腿选手,使普法活动开展效果大打折扣。任何知识储备靠临时抱佛脚都是来不及的,既然知识储备不足,那我只好想尽办法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弥补。于是,我尽力的去做好易拉宝和防诈骗宣传手册,用更加有吸引力的颜色和图案来让普法内容更加的生动有趣。在准备给小朋友们普法课程时,我也向大家提出了我的想法:“通过设置虚拟情景讲述人物故事来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这样既能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也能让孩子们在自己预设的故事里找出问题,使普法课程内容更加深刻”。无论是普法课程还是下乡入户的普法活动,我的法治素养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我相信未来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将会把在这次暖风普法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
“我无比庆幸此刻年少,青春真正好……”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和暖风行动赤门队在一起的宝藏时光。15个互道早安的清晨,14个打球的下午,14个改推文的大夜……那天晚上,何孟锐告诉我:“我看着你拍的小日常傻笑,那段日子太难忘了”是啊,暖风的太多时刻都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在看到领导老师出现在赤门中心小学门口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那种感觉仿佛远行的孩子归家看到爸爸妈妈的时候,鼻头酸酸的。在看到我们用手机和稳定器还有一个收音麦这些简易设备制作成的一个个视频推上闽江学院各大账号时,在看到人民日报、福建司法、福建法治报等各大媒体报道了暖风故事时,我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暖风要吹到更多地方了。”
所幸遇见,不负相见。你好暖风,我是14号队员李明璇,一缕努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工作者的小暖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1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