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为传承红色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从7月2日起,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赴美加印象社区童“薪”印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针对团队成员自身以及社区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厚植爱国情怀,延续民族精神。
参观烈士陵园,传承革命精神。
7月2日,天气晴朗,微风不燥,蝉鸣热烈,童“薪”印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芜湖市烈士陵园进行调研参观,在参观中领悟革命的力量。
刚到达地点,碧绿山头上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便吸引了团队成员们的注意。“人”字形的纪念碑巍峨耸立,直指苍穹。“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深深刻在其中,强劲有力。队员们整齐划一地站开,在纪念碑前凭吊悼念,悼念无数为国家民族奉献青春、牺牲一切的战士先烈。阳光热烈,树木葱翠,山林里不时传来阵阵鸟鸣,似乎也在诉说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感恩。
纪念碑前凭吊结束后,支教团队成员们一起来到芜湖烈士纪念馆参观。戴安澜、王步文、王培吾……馆内展板上刻画着英雄们的雕像,书写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一笔一划展现的都是烈士的生命与鲜血;展柜里展放着先烈们使用的手枪、穿过的破草鞋、历经历史沧桑却仍不褪色的军章……每样物品都有一段令人刻骨铭心、不能遗忘的故事,后人也正是在这些故事的激励下奋勇前进,向着锦绣的山川,向着光明的未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通过本次红色基地参观调研,童“薪”印象支教团队成员们更加明白了今日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示将会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继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前路迢迢,但仍会笃行不怠,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需要的土地上,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中国!
开设共青团课,加强爱国教育。
为庆祝建团一百周年,促进学生们对中国共青团团史的了解,志愿者们特别安排了爱国主义共青团主题教育课程,带领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感受红色革命历程,体悟民族精神。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从1920年8月上海正式成立社会主义共青团到1950年5月4日正式颁发共青团团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业已走过了百年的峥嵘岁月。主题课程上,志愿者老师用“分享+问答”的形式,带同学们回顾了共青团的百年光辉历史。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分享自己了解的团史知识和革命人物故事,整个课堂气氛热烈。
与此同时,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观看红色主题影片,在电影里体悟民族革命的艰辛。影片结束后,有同学分享感受:“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换来的。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童言纯粹,却洋溢着浓浓爱国情。
执笔勾勒,描绘富强美丽中国。
在童心向党主题绘画课程上,志愿者老师先带学生们了解了国旗和党旗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志愿者耐心地讲着,同学们在底下认真听着,眼神清澈却坚定。
“有同学知道党旗的镰刀和锤子分别象征什么吗?”志愿者老师话音刚落,便有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子代表工人阶级!”目光灼灼,毫不迟疑地说出答案。
普及完基础知识,便到了学生的自主绘画时间。创意在脑中迸发,色彩在笔尖飞舞,鲜艳的红色填满在图纸。明媚的太阳、清澈的笑脸;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戴着红领巾的学生、昂首敬礼的军人;“童心向党,喜迎二十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各异却主题一致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幅让人心头一热的画作。变的是画上的色彩元素,不变的是那对祖国清澈的爱。
结合“八一”,线上缅怀巾帼先烈。
“南昌枪声破夜,华夏盛世永传。”在8月1日这个特殊日子,童“薪”印象团队的志愿者老师通过线上支教的方式,以时间为序,以巾帼英雄为切入点,为同学讲述中华民族的令人敬佩的女英雄的故事。
老师首先为同学们简单地讲述了古时的巾帼英雄,如花木兰、梁红玉、妇好等;接着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女英雄,如刘胡兰、赵一曼、成本华等,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增强了对巾帼英雄的了解。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老师以赵一曼为例,重点讲述了赵一曼同志的人物事迹。“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烈。”志愿者老师教导学生——革命年代,正是有无数像赵一曼一样的先辈舍小家为大家,为了民族独立和复兴而顽强斗争,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才有今日之富强中国。
实地调研、知识宣讲、红色影片观赏、自主绘画创作、结合节日设计线上主题课程……童“薪”印象社会实践团队始终以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童心向党为目标,在支教中融入红色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6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