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亦多次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了研究桐城派文化短视频传播效果,系统发现其传播活动的成效与不足,促进短视频平台提升淮河文化传播效果,对增强安徽地区人民心灵契合、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高质量建设“人文安徽”等具有显著积极作用。7月13日,安徽财经大学“必有回响暑期实践调研团”在严格遵守教育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通过“QQ”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本次会议聚焦桐城文化,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目前在短视频时代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及策略研究已初见成效。已有的关于桐城派文化、当代桐城派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桐城派文化传播等研究为本实践课题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概念框架和学科基础。其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都已出现颇具分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二是桐城派文化传播研究,三是短视频时代的文化传播研究。本次会议由队长刘吕晴主持,全体队员积极参与。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是桐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与集中展示区。该馆展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完整呈现了先秦至今发生在桐城这片土地上的光辉岁月,充分体现了桐城文化特色以及厚重的人文底蕴。会议伊始,队长向队员们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以及实践主题的大致情况,并提出了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研究桐城派文化短视频传播效果,系统发现其传播活动的成效与不足,促进短视频平台提升淮河文化传播效果。为保证会议的有序进行,刘吕晴同学对本次实践进行了脉络梳理,大致将讨论方向分为“桐城文化发展和短视频发展的现状——桐城文化同短视频发展遇到的困境——构造短视频传播桐城文化体系”三个方向,随后调研团对该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在会议开始前,调研团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得到了部分信息。同时结合博物馆资料,推进了会议的进程。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知,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桐城文化并不是很了解,仅停留在听过名字但是并不理解的程度,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对于桐城文化比较好奇,但是缺乏相关渠道进行了解。其中当地居民对桐城文化的认可度比较高,根据当地居民介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桐城繁衍生息。周朝置桐国,因适宜种植桐树而得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桐城文化也是当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六尺巷、文庙、北大街、东作门、紫来桥等特色桐城文化地点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漫步其间,俯拾皆是风光胜迹,旧日的文都之风得以窥见。
目前,桐城文化数字化平台仍在建立和完善中,缺少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将短视频和桐城派文化联系起来。对长刘吕晴表示将采用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结合了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注意力资源分配、传播效果衡量等进行分析,通过单一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方法构建桐城派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社会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更加与时俱进、快捷精准、全面科学。
经过线上讨论,调研团已形成了实践报告的雏形。在会议结束之前,队长刘吕晴在综合考虑各团队成员所长的前提下,明确了小组分工并分配了主要工作任务,并形成了报告目录,要求总结传播经验教训,狠抓细节,多对比,多检索,充分完善报告内容,确保了本次实践的合理高效进行。最后,队长和队员们分别阐述了自身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现实意义的理解,表明了开展实地调研的决心和信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本次会议,调研团明确了实践方向与内容,深刻了解了桐城文化的丰富的内涵,通过短视频传播桐城派文化扩大桐城派文化影响力,增强淮河皖南地区公众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弘扬安徽优秀地方文化的重要方式。并在队长的带领下明确了下一步实践目标。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发挥自身专业长处服务社会,围绕调研结果,总结传播活动的成效与不足,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做好短视频桐城文化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