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感运河之壮美,蕴流淌之传承——“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西青

来源: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姚帅臣

三下乡|感运河之壮美,蕴流淌之传承——“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西青

悠悠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全长2700多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动脉,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千年古河所经之处,不仅带来了旖旎风光,还孕育了璀璨的文明。“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以京杭大运河通水为契机,在大运河沿途经过的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探寻运河所带给人们的“运河之魂”。

大运河西青段是天津市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镇集聚的代表区域。杨柳青镇是漕运时期商贾云集、货来八方的重要漕运码头和经济重镇,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中国木版年画之乡等美誉,7月29日,实践团来到了天津西青区,来深入探寻这座因漕运文化而兴起的千年古镇。

百年传承之魂——西青档案馆

西青区档案馆始建于1963年,是西青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与研究档案史料的服务中心。档案馆新址总面积约11705平方米,库房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厅约2000平方米。档案馆展厅深入挖掘档案资源,梳理出反映西青特色的历史事件,包括西青的起源、历史脉络、隶属关系、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民生、社会事务、志鉴编修、历史人文等方面,规划布置两个现代化展陈,传播党的声音,展示西青形象,讲好西青故事,更好地发挥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责。

西青档案馆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运河流淌百年之事迹,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古代运河周边的生活场景、民风民俗、耕种工具以及流通钱币等等。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观看了西青档案馆“寻根大运河”纪录片,详细了解了运河的起源、流经的路线以及运河周边的丰富物产资源。同时,档案馆的诸多高科技技术也令人惊叹——大家学习了杨柳青本地的方言;用“画笔”和“颜料”合作绘制了一幅杨柳青年画;身着当时的婚嫁服饰重现当时的热闹场景;乘坐游船沉浸式体验独舟运河之上的快感。

文化汇集中心——杨柳青古镇

《安家大院》

150多年前杨柳青“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随左宗棠征讨阿古柏的部队沿运河走入新疆,一路经商,掀起了“赶大营”的热潮。安文忠在新疆淘到了第一桶金,拼搏多年成为津门巨贾的他,重返故乡杨柳青修建了安家大院。如今,安家大院已经与历史共同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古镇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岁月留下的痕迹和风貌,无论外延还是内涵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宛如一座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实践团此行也来到了安家大院,感受当年安家的精致与内涵,追寻百年前的运河津商故事。到达安家大院后,实践团受到了安家大院主任胡秋兰的热情接待。胡主任一边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一边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安家大院的历史。在胡主任的字里行间,在安家的各个角落游走,大家不仅了解了安家的大营客们沿运河经商的故事,更为安家人的从商智慧所深深吸引。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是有着“华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之称的晚清民居建筑群,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整个石家大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是一个包含院落15进、房屋278间的大型宅邸。石家大院中收藏了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作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

徘徊在一座座院落间,实践团成员无不惊叹于戏楼的巧妙、回廊的秀丽、砖雕木雕的精细……大家纷纷表示置身于石家大院就像进入了一座迷宫,但真正领会到石家大院建筑的真谛,就会感悟到已置身于一座文化大院、吉祥大院、祝福大院,从而才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古民居建筑竟然如此的博大精深。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位于杨柳青古镇游客服务中心的二至五层,展馆藏有大量民间生活生产中的老照片和物件,以年画文化、大院文化、民俗和运河文化等为代表,充分展示中国北方民间的传统文化,满足来往者的精神享受。

实践团成员在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一楼大厅一道观看了《古镇杨柳青》宣传片,从宣传片中重点重温了150多年前赶大营的辉煌,再次感受了大营客们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观众展出的茶壶、盖碗、狮子瓶,钟表、马灯、电匣子……一件件老物件让大家对杨柳青文化的图层更加清晰,不禁感慨感动于此。

《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年画馆位于石家大院西侧,原是“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的祠堂(安氏祠堂)所在地,画馆共有三间展室,分类展览了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有仕女画、娃娃画、历史故事、戏出故事、神像等,展品十分丰富。馆内珍藏自明代以来杨柳青木版年画百余张,很多藏品此前从未展示于世人面前,更有弥足珍贵的孤本藏品,复原了戏台以及民居造景,处处彰显历史的痕迹。祈福纳祥的杨柳青年画,不仅在华北、京津一带畅销,还远销全国各地。

游览之间,实践团成员领略到了杨柳青年画题材之广泛,形式之多样,以及艺术特色之鲜明。在这里,实践团成员还有幸与年画馆的老艺术家们请教探讨了关于年画技艺的起源、发展和兴盛,老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节触手可及的实践观摩课。

《运河纪念碑》

“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静静流淌的大运河,孕育了千年古镇杨柳青,如今更使之成为建设特色小镇、实现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沿着大运河,实践团成员一边感受这里静谧的景色,一边与来往的路人闲话交流。通过对路人的随机采访,成员们深刻的感悟到了到什么是“一方河水养一方人”,运河水滋养了这里的人们不断生长繁衍,运河文化积淀了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流动的历史、流动的情怀,不但留给了后人宝贵的运河文化,更鼓舞着人们传承、弘扬运河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运河流淌之路——

文化传承之地

我们在文化传承相对薄弱的年代,应树立历史思维、发展思维、创新思维,关注既往,也要关注未来,关注“多元”,也要关注“一体”。我们要应大力推动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使中国大运河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空间,让大运河活在当下、流向未来,让大运河文化不仅仅只存在于书本,更要让它具有活的灵魂,不断传承开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9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学习国家政策,筑绿色理念
根据团队成员在实践前期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以下问题:1.环保宣传不到位2.环保意识不够强3.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为此,团队成…
三下乡|走致富路的榜样——“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乡村
三下乡|走致富路的榜样——“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乡村在走访运河相关的博物馆等了解运河发展与兴盛的历史的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同样走进乡村,实地探访运河给沿岸居民带来的变化,寻找解锁沿…
撒理念之种,实绿色之梦
022年7月,南京工程学院“青春环保行”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为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小课堂,讲解自制宣传知识清单,并着重为小朋友们讲述垃圾分类的意义,向大家介绍不用类型垃圾桶的作…
高扬科普旗帜,践行八字真经
7月14日,南京工程学院“青春环保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开展了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让垃圾合理分类的知识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倡导镇上居民学习科普知识,健康生活。实践团队从两…
三下乡丨感运河之气势,承百年之文化——“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静海
三下乡丨感运河之气势,承百年之文化——“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静海悠悠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全长2700多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
北科学子三下乡:聆听武宣发展,探索乡村振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在踊跃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年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寻访八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振兴在苏北”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打卡“江苏省美丽乡村”——巴斗村
今天,我和团队成员来到“江苏省美丽乡村”——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感悟巴斗人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独特做法。通过走访调研,团队参观了红帆池、老船长小屋、巴斗泉驿站、三水摊等巴斗特色风光,领略了蓝…
“三下乡” ——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调研活动在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三)
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灞桥区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关于乡村公共法律基础服务调研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特长,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结合群众需求进行社会实践服务。…
“三下乡”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调研活动在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二)
调研开展前期我们与村干部进行座谈,针对乡村公关法律服务问题进行谈论主要问题有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必要性,村民对法律顾问参与基层治理的满意度,以及法律服务站解决问题的相关案例。后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
企业升级改造,是机遇也是挑战
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后,长江沿岸化工厂面临着“关改搬转”的局面。些许企业因不符合相关标准,被迫关停;有些企业搬迁进入化工园区,按污染物处理标准完成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从一定程度上说,PPP项目的实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