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感运河之壮美,蕴流淌之传承——“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西青
悠悠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全长2700多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动脉,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千年古河所经之处,不仅带来了旖旎风光,还孕育了璀璨的文明。“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以京杭大运河通水为契机,在大运河沿途经过的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探寻运河所带给人们的“运河之魂”。
大运河西青段是天津市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镇集聚的代表区域。杨柳青镇是漕运时期商贾云集、货来八方的重要漕运码头和经济重镇,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中国木版年画之乡等美誉,7月29日,实践团来到了天津西青区,来深入探寻这座因漕运文化而兴起的千年古镇。
百年传承之魂——西青档案馆
西青区档案馆始建于1963年,是西青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与研究档案史料的服务中心。档案馆新址总面积约11705平方米,库房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厅约2000平方米。档案馆展厅深入挖掘档案资源,梳理出反映西青特色的历史事件,包括西青的起源、历史脉络、隶属关系、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民生、社会事务、志鉴编修、历史人文等方面,规划布置两个现代化展陈,传播党的声音,展示西青形象,讲好西青故事,更好地发挥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责。
西青档案馆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运河流淌百年之事迹,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古代运河周边的生活场景、民风民俗、耕种工具以及流通钱币等等。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观看了西青档案馆“寻根大运河”纪录片,详细了解了运河的起源、流经的路线以及运河周边的丰富物产资源。同时,档案馆的诸多高科技技术也令人惊叹——大家学习了杨柳青本地的方言;用“画笔”和“颜料”合作绘制了一幅杨柳青年画;身着当时的婚嫁服饰重现当时的热闹场景;乘坐游船沉浸式体验独舟运河之上的快感。
文化汇集中心——杨柳青古镇
《安家大院》
150多年前杨柳青“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随左宗棠征讨阿古柏的部队沿运河走入新疆,一路经商,掀起了“赶大营”的热潮。安文忠在新疆淘到了第一桶金,拼搏多年成为津门巨贾的他,重返故乡杨柳青修建了安家大院。如今,安家大院已经与历史共同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古镇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岁月留下的痕迹和风貌,无论外延还是内涵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宛如一座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实践团此行也来到了安家大院,感受当年安家的精致与内涵,追寻百年前的运河津商故事。到达安家大院后,实践团受到了安家大院主任胡秋兰的热情接待。胡主任一边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一边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安家大院的历史。在胡主任的字里行间,在安家的各个角落游走,大家不仅了解了安家的大营客们沿运河经商的故事,更为安家人的从商智慧所深深吸引。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是有着“华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之称的晚清民居建筑群,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整个石家大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是一个包含院落15进、房屋278间的大型宅邸。石家大院中收藏了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作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
徘徊在一座座院落间,实践团成员无不惊叹于戏楼的巧妙、回廊的秀丽、砖雕木雕的精细……大家纷纷表示置身于石家大院就像进入了一座迷宫,但真正领会到石家大院建筑的真谛,就会感悟到已置身于一座文化大院、吉祥大院、祝福大院,从而才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古民居建筑竟然如此的博大精深。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位于杨柳青古镇游客服务中心的二至五层,展馆藏有大量民间生活生产中的老照片和物件,以年画文化、大院文化、民俗和运河文化等为代表,充分展示中国北方民间的传统文化,满足来往者的精神享受。
实践团成员在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一楼大厅一道观看了《古镇杨柳青》宣传片,从宣传片中重点重温了150多年前赶大营的辉煌,再次感受了大营客们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观众展出的茶壶、盖碗、狮子瓶,钟表、马灯、电匣子……一件件老物件让大家对杨柳青文化的图层更加清晰,不禁感慨感动于此。
《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年画馆位于石家大院西侧,原是“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的祠堂(安氏祠堂)所在地,画馆共有三间展室,分类展览了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有仕女画、娃娃画、历史故事、戏出故事、神像等,展品十分丰富。馆内珍藏自明代以来杨柳青木版年画百余张,很多藏品此前从未展示于世人面前,更有弥足珍贵的孤本藏品,复原了戏台以及民居造景,处处彰显历史的痕迹。祈福纳祥的杨柳青年画,不仅在华北、京津一带畅销,还远销全国各地。
游览之间,实践团成员领略到了杨柳青年画题材之广泛,形式之多样,以及艺术特色之鲜明。在这里,实践团成员还有幸与年画馆的老艺术家们请教探讨了关于年画技艺的起源、发展和兴盛,老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节触手可及的实践观摩课。
《运河纪念碑》
“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静静流淌的大运河,孕育了千年古镇杨柳青,如今更使之成为建设特色小镇、实现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沿着大运河,实践团成员一边感受这里静谧的景色,一边与来往的路人闲话交流。通过对路人的随机采访,成员们深刻的感悟到了到什么是“一方河水养一方人”,运河水滋养了这里的人们不断生长繁衍,运河文化积淀了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流动的历史、流动的情怀,不但留给了后人宝贵的运河文化,更鼓舞着人们传承、弘扬运河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运河流淌之路——
文化传承之地
我们在文化传承相对薄弱的年代,应树立历史思维、发展思维、创新思维,关注既往,也要关注未来,关注“多元”,也要关注“一体”。我们要应大力推动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使中国大运河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空间,让大运河活在当下、流向未来,让大运河文化不仅仅只存在于书本,更要让它具有活的灵魂,不断传承开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9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