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现在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词,政策发布一年来,各个地区相关部门兢兢业业,严格落实,不遗余力全面整改,向“双减”政策贴近、靠拢。为了解“双减”带来的影响,思考当今时代背景下家长、学生、学校等多方的教育变化,8月1日至28日,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双减”之影响调研观察团陆续赴广东、广西、河南、四川等多省多市进行走访调查,对“双减”政策可能影响到的社会成员开展采访,并通过汇总,总结出团队对“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其中,对于学生和家长群体,团队认为学生应保持对基础学业的关注,同时加强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家长应该承担好教育责任,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给予学生更多学业上的陪伴与帮助。
理性面对客观影响,积极调整学习态度。作为“双减”政策的直接实施群体,学生是本轮采访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学生的采访过程中,调查团队发现学生群体普遍对“双减”政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大多数同学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双减”政策的乐观态度,认为该政策可以有效减轻同学们的学习压力,培育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新时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较多同学表示自己并没有因为文化学习时间减少而成绩退步,相反,“双减”政策使同学们不再疲于学习,从而对日常课程更有热情,更有效率。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反映,“双减”政策的实施,可能会让原先学习就不理想同学的处境更加困难,本就无法在课内时间掌握足够知识的他们,也将无法通过补习班的方式弥补缺漏。简要来看,“双减”政策对学生们的成绩会有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客观上是完全广泛一致的,对优秀学生的筛选依旧公平。此外,“双减”政策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响应了当今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渴求。
教育责任大大增加,焦虑压力更加复杂。“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孩子的负担,却增加了家长的责任。“双减”政策旨在通过加强学生校内接受的教育,包括提高校内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来实现减轻学生课余负担,提升综合素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目标。然而通过对家长的采访,团队发现“双减”政策非但没有减少家长的负担,反而带来了更多在时间、金钱、精力上的焦虑。由于青少年的学习由课堂逐渐转至课后,“双减”名义上是给孩子减压,但实际上是给家长增压。辅导机构的大幅减少,导致“双减”政策在无形之中抬高了补习市场的价格;素拓类课程增加的要求,让家长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在孩子艺术兴趣上;考试次数的减少、分数的淡化,让家长更加担心孩子的学习。家长的教育焦虑出现了比原来更为矛盾复杂、多元分化的趋势。调查发现,家长既想给予孩子快乐童年,又要明朗未来;既嫌负担太重,又怕成绩下滑;既想尊重个性,又担心发展受限。经过讨论,部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家长面对新政策的不适应,也有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转换艰难的问题。通过深入普通家长的教育日常,了解众多家长内心的真实写照,调研团感受到,“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家之大业,更是家长素质和孩子能力的双重比拼。
虽然“双减”政策的初步实施效果可能并不是特别如意,但学生家长仍然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并适应新政策带来的改变,及时调整成长规划和教育计划。对于看到政策优势的学生群体,同学们应该保持学习热情,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不忘利用增加的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思想眼界,提升综合能力;对于成绩不理想且依赖补习机构的学生群体,同学们应该看到“双减”政策积极的一面,加强课内学习效率,合理利用校内资源,并在课余时间里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更独立的个体;对于焦虑孩子学习的家长,更应该充分相信学校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在家庭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家长们也应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项能力和爱好,在要求维持好成绩的同时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以支持而非施压的形式帮助实现应试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家长都积极配合政策的实施,在适应新政策的同时寻找更加适合孩子发展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国家实施政策的目的,即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双减”之影响调研团队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有阶段性结果,团队衷心希望学生家长能通过一同努力,实现“双减”政策落地时的初心。团队也将在后续继续跟进走访对象的情况,及时更新调查结果,对“双减”政策的影响进行更全面更长久的了解。“守住学校这一主阵地就是守住‘双减’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家庭便是第二块重要阵地,家庭教育同样对学生影响深远,唯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双减”才会结出累累硕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