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潘安湖区湿地生态改造的探寻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小糖人

2022年 7月21日—7月24日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美丽中国”之潘安湖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江苏徐州潘安湖开展关于国家级4A旅游景区——潘安湖生态湿地改造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此次调研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组合形式,旨在感受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探寻周围地区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西南部,由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而来,总面积466.7公顷,湿地总面积达到333.7公顷,湿地率71.5%。2013年获批试点以来,潘安湖湿地实施完成了一系列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普宣教、基础设施等软硬件项目建设,使得公园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为湿地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河、湖、岛、林等丰富的栖息环境。2014年6月,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潘安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由煤炭塌陷区到4A级景区得蜕变,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首先,实践小分队成员前往潘安湖参观由废弃矿场改造成的旅游景区,景区内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同时各式各样的科普标识牌牢牢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通过对这些标识牌的观摩和学习,队员们了解到潘安湖采煤塌陷过程、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潘安湖的功能分区、退塘还湿工程、湿地保护规范等等非常实用的知识。景区中随处可见的科普标识牌,让游客不仅对潘安湖有了更深的了解,还真切地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一个个生态环境的改善案例在实践小分队成员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践小分队成员围绕这些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开展了线上的社会调查和研究,通过让景区中游客填写问卷的方式,调查游客对潘安湖湿地改造的看法及其生态保护意识。

随后,实践小分队成员探访了潘安湖湿地公园周围的一些店铺,并采访了香包非遗传承人——王秀英,她不仅是徐州香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药香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她在继承传统香包制作的基础上苦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艺术风格,创作出一批带有徐州汉代文化特征的作品,同时带动村民发展香包产业,实现创业、再就业,推动了徐州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小分队成员跟随着王秀英女士参观了各种不同种类的香包,在与王秀英女士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了许多不同香包的制作工艺,增长了见识,深刻感受到了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底蕴。

此次实践围绕潘安湖这一国家级湿地公园,对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网络调研、对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考察等,调查了群众对“美丽中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在“美丽中国”大方向建设下的感悟与看法,不仅了解到“美丽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硕果,并且深入发掘了其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生态治理不仅使得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提高,还带动周围地区产业转型发展,由此体会“美丽中国”在徐州的发展落实及发展理念的革新、发展思路的转变,走上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道路。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对潘安湖湿地公园景区的整治改造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对于走好生态治理这条路有了新的展望,通过对香包文化的了解,也明白了蕴含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当关注“美丽中国”建设,加强自身对“美丽中国”的了解,发挥大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守好绿水青山,为实现“美丽中国”而奋发学习,不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1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湖南学子三下乡:走进地笋苗寨,调研民生民情
地笋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三锹乡境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主要发源和传承地。7月8日,湖南工商大学“赓续红色血脉,筑梦地笋苗寨”发展成就观察团赴湖南省怀化市开展为其一周的三下乡社…
“古村探探队”实践团——探古村落经济发展
团队为了进一步了解李家疃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建设变化及有关传统建筑保护。经过走访当地居住村民、听导游姐姐讲解,我们了解了李家疃从建村以后的起、兴、衰、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暑期实践活动总结
本网讯(通讯员陈晓帅)这个夏天,我经历很多;这个夏天,我感悟很多;这个夏天,我收获最多。在我大一的暑期,我有幸报名参加了“三下乡‘返家乡’”实践活动,这次经历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一…
探访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投身乡村振兴战略。7月8日,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会积极响应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赓续红色血脉,筑梦地笋苗寨”发展成就观察团,…
参观杜凤瑞纪念馆心得体会
本网讯(通讯员陈晓帅)我作为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一员,来杜凤瑞纪念馆进行学习。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方城县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雕像矗立在正…
古村探探——探李家疃村衰落历史
7月3日,经过前两天团队成员在李家疃的实地考查,已经对这个古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到了这个村落的起兴,但是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民族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兴盛之后,衰落是大势所趋。李家疃村也不例外,…
安财学子三下乡:疫情下税收优惠政策惠企利民暖人心第四弹
自新冠病毒暴发以来,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抑制住了疫情的肆意蔓延,并逐渐进入疫情暴发后恢复阶段的后疫情时代。在疫情初期,我国通过积极、有效的税收措施支持疫情防控,…
一本书,一情诉
一本书,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本书足以唱响人间暖爱。一本书,足以涤荡人的心灵。一封封家书构成一本厚重的大书,写尽相思,写尽忧愁,写尽亲情,那便是《傅雷家书》。承载着爱意,让我们尽管已隔数年也…
华农学子赴浙北红色教育行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7月13日至19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浙江暑期实践团的8位队员分别从武汉等各地前往嘉兴绍兴等地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在红色古地中重游,将革命历史、…
党史教育进社区活动心得
本网讯(通讯员陈晓帅)2022年7月4日,我作为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一员,今天来到县五星社区——-新民社区,开展河南农业大学党史教育进社区的主题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