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广东财经大学三下乡团队“快乐起床歌”到江门市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会书院、开平碉楼及周边以深入了解五邑地区侨乡文化为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期望在体会华侨群体“同根共繁荣,本心系乡土”的侨情交互的基础上、能够感悟华侨人群乡土文化认同感来源,促进新时代青年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入理解的,在当今社会侨乡文化的传承发扬中肩负起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以新兴青年的目光为新农村本土文化传承发扬提供出创新视角。 团队实践行程的第一站来到新会书院。新会书院,又名“阖邑书院”,始建于1918年,1927年才全程竣工。抗战胜利后,新会县立一中迁至新会书院并沿用至今,作为团队的研究主体之一具有典型侨乡特征。所谓“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便是如此了。 在探访书院所属村落时,团队有幸与当地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交谈,提及群英荟萃的新会书院,长者难抑自豪神情,对团队成员侃侃而道中国民主革命之时书院华侨学子的抗战义举。在老人分享的时候,成员皆凝神细听,不时点头致意。“中国革命得以成功,我们侨乡儿女贡献不少,捐款也是,献身奋斗的也不少”“没有哪个说自己是外国的,上阵捐钱用的都是江门人的身份”“以前的事情,好多你们后生都不知道,但这是我们侨乡的历史”,老人家感慨道。在老人家的话语之中,无处不体现着侨乡的认同感,同时更是为团队探寻侨乡文化之根的基本目的提供了支持。 或许部分红色经典或未经笔录,但仍可随着一批一批青年后辈的到访了解,这些未随时间流逝而消磨的先烈革命精神正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接力传承着。而新会书院作为文化记忆的实体,培养成无数英才展示不朽生姿的精神力量的同时,发挥着身份标识的作用,凝聚海内外华侨的乡土认同感,使近代华侨同胞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共建桑梓。 通过与书院管理负责人的对话,团队得知为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新会区在前两年对书院开展了修缮保护工作,重新修缮后的书院特设宣传侨乡文化的馆堂,更大程度地便利了旅者进行游览参观。 而在后续采访新会书院师生后团队了解到,作为宣传侨乡文化的文旅场所,新会书院在一天中设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便利外旅人士及当地群众了解侨乡文化和知名华侨人士伟绩。作为学校场所,一位在校老师跟我们介绍道“由于学校空间有限,会安排高二的学生到初中部上课,而在高三高考冲刺阶段,为承袭祠堂有为先辈的祈愿庇佑,让孩子们以饱满积极的状态迎接挑战,会特意安排书院学子回到风采堂本部学习”。从而作为侨乡文化之中重知识、重教育的一种传承。而在书院的游览过程中,负责人介绍道:祠堂式的独特校园结构已在更大程度上结合了校园的教育作用以及祠堂教化规正的,以深化侨乡儿女的乡土文化认同感。 团队靠近中厅,通过坤甸木壁上的宣传语,团队记录到有关于到上世纪的海外赤子对于后生的殷切嘱托,于乡土的一片赤诚,于爱国的忠兴热忱。院内梁架、驼峰、斗拱等木构件多饰以精美雕工,屋脊以石湾陶艺人物装饰皆以忠义孝道故事为主题,中西合璧的风格,极富侨乡风情,视觉上给予观者深刻的文化映像。 团队行程的第二站来到的是开平碉楼。根据碉楼旅游景区入院口的纪念石碑,团队了解到开平碉楼及周边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特点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结构,兼具观赏性与适用性,成为了侨乡文化的一个典型。进入旅游区,实践队伍顺着自力村口“碉楼文艺展”字样的指引,进入了其中一座碉楼,并在投影室观看介绍村落建筑群历史以及碉楼文化发展的影像。实践队伍体验到楼内卫生环境雅致舒适,文化氛围浓厚,还特别设有类似休息室之处可供游客歇息乘凉。 后续团队为了更好了解碉楼的近期发展状况,特别联系到了立园碉楼景区的管理负责人并对其进行访谈,以期对碉楼文化相关拥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及开平碉楼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期获得碉楼的近况以及对侨乡的影响程度。负责人向团队谈到:“近两年来,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过来这边旅游的外地游客少了许多,到访的多是我们江门本地人。但今年暑假省内带动旅游复苏效果不错,游客量相较偏大,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假期带上老人小孩自驾过来玩的”。谈及华侨群体的返乡重温故土文化的行为,负责人则表示“从前是有不少人会来开平碉楼,带上国外的家属一起来。不过近年来外面疫情严重,就没什么人(华侨)来了。” 关于开平碉楼的保护和发展问题,负责人介绍道会当地文物局会定期对内部设施进行修缮保养,建筑的外立面基于遗产地保护政策不会进行改建重造,这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后续的碉楼村落走访中,村民们对实践队伍的来访也展示出朴实热情的招待,推荐队伍品尝当地特色风味,包括开平马岗鹅濑粉,赤坎豆腐角以及百香果凉粉糖水等美食,免费的陈皮茶助团队消去不少酷暑燥意。而谈及近期生意情况,村民们的反馈是不太乐观的,正如团队所见,人烟冷清使得生意难做而勉强。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了解到文化传承人才以及历史文化建筑是构建侨乡认同感的两大元素。一方面,面对当下江门侨乡存在的人才外流问题,新会政府对人才引入政策持有鼓励态度,逐步完善人才返乡政策,在妥善处理侨乡多元文化冲突的同时推动不同文化有机融合,助力侨域发展,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增添新生力量。乡民对于新会书院的祈望则更多是希望迭代学子翼丰归林,如侨人反哺家乡一般振兴新会的发展建设。正如当年侨居他国的侨民中有不少人在他乡闯荡多年后选择回归故乡,积极响应乡土建设的号召,以自身见识拓宽江门侨乡的乡村振兴道路。另一方面,作为侨乡文化的承载物,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开平碉楼虽申遗成功,但因在布展和宣传方面未能与时代审美主流融合等原因,导致侨乡宗祠文化旅游事业的开发效果只能算差强人意。面对此发展窘境,最大呼声便是以创新利的形式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物质保护,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模式助推侨乡文化传扬而使其延伸向外,帮助大众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拓展侨乡文化的内涵。 正如碉楼的工作人员说“数字时代是一个挑战,通过这个机遇,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与特定的文创产品,促使我们侨乡的文化产业由单一走向多元”。基于团部部分成员为江门市户籍,后续将持续关注书院育人引才的实践工作。本次三下乡活动的调研成果皆访于实户,思于实处,是为当地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贡献属于青年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5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化同学们对莫高窟文化的认识,提高大家文化传承的责任感,11月24日,由校团委主办,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承办的博雅大讲堂于东校区4#B208开展,本次活动特邀运河学院副教授吕德延作为……
贾静怡 宋铭鑫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强化当代青年的尊老敬老意识,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防护能力,特别是针对冬季老年人高发疾病的预防,11月24日,聊城大学绿野协会于聊城市古城社区举办了“护航夕阳红相约健康行”活动。在社……
王曰鑫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民族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了解中国历史红色故事,11月24日,地理与环境学院于东校区青年之家三楼举办了“红色耀中华风骨传后人”星火影院观影活动,学院团委书记……
任娅楠 曹宇辰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征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征信观念,推动诚信社会的建设与发展,11月24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于东校区4#B105举办了“点亮征信之路共筑诚信社会”专题讲座,讲座特……
宋铭鑫 贾静怡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关怀意识,促进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1月19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1班和4班团支部于聊城市聚园社区开展了“巧手……
王梦琪 宋铭鑫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培养爱国情怀、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国防事业的热爱和关注,11月18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于东校区4#C302开展了“国防教育映初心征聘……
王梦琪 杜彦硕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关要求,引导动员青年学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团中央青年……
解梓瑄 冯若曦 初梦平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提高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习消防知识和技能,11月16日,地理与环境学院2023级8班团支部于聊城市消防救援支队举办了“消防实践燃青春安全护航谱华章”社区实践活动……
陈雨乐 徐志典 解梓瑄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