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广东财经大学三下乡团队“快乐起床歌”到江门市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会书院、开平碉楼及周边以深入了解五邑地区侨乡文化为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期望在体会华侨群体“同根共繁荣,本心系乡土”的侨情交互的基础上、能够感悟华侨人群乡土文化认同感来源,促进新时代青年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入理解的,在当今社会侨乡文化的传承发扬中肩负起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以新兴青年的目光为新农村本土文化传承发扬提供出创新视角。 团队实践行程的第一站来到新会书院。新会书院,又名“阖邑书院”,始建于1918年,1927年才全程竣工。抗战胜利后,新会县立一中迁至新会书院并沿用至今,作为团队的研究主体之一具有典型侨乡特征。所谓“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便是如此了。 在探访书院所属村落时,团队有幸与当地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交谈,提及群英荟萃的新会书院,长者难抑自豪神情,对团队成员侃侃而道中国民主革命之时书院华侨学子的抗战义举。在老人分享的时候,成员皆凝神细听,不时点头致意。“中国革命得以成功,我们侨乡儿女贡献不少,捐款也是,献身奋斗的也不少”“没有哪个说自己是外国的,上阵捐钱用的都是江门人的身份”“以前的事情,好多你们后生都不知道,但这是我们侨乡的历史”,老人家感慨道。在老人家的话语之中,无处不体现着侨乡的认同感,同时更是为团队探寻侨乡文化之根的基本目的提供了支持。 或许部分红色经典或未经笔录,但仍可随着一批一批青年后辈的到访了解,这些未随时间流逝而消磨的先烈革命精神正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接力传承着。而新会书院作为文化记忆的实体,培养成无数英才展示不朽生姿的精神力量的同时,发挥着身份标识的作用,凝聚海内外华侨的乡土认同感,使近代华侨同胞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共建桑梓。 通过与书院管理负责人的对话,团队得知为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新会区在前两年对书院开展了修缮保护工作,重新修缮后的书院特设宣传侨乡文化的馆堂,更大程度地便利了旅者进行游览参观。 而在后续采访新会书院师生后团队了解到,作为宣传侨乡文化的文旅场所,新会书院在一天中设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便利外旅人士及当地群众了解侨乡文化和知名华侨人士伟绩。作为学校场所,一位在校老师跟我们介绍道“由于学校空间有限,会安排高二的学生到初中部上课,而在高三高考冲刺阶段,为承袭祠堂有为先辈的祈愿庇佑,让孩子们以饱满积极的状态迎接挑战,会特意安排书院学子回到风采堂本部学习”。从而作为侨乡文化之中重知识、重教育的一种传承。而在书院的游览过程中,负责人介绍道:祠堂式的独特校园结构已在更大程度上结合了校园的教育作用以及祠堂教化规正的,以深化侨乡儿女的乡土文化认同感。 团队靠近中厅,通过坤甸木壁上的宣传语,团队记录到有关于到上世纪的海外赤子对于后生的殷切嘱托,于乡土的一片赤诚,于爱国的忠兴热忱。院内梁架、驼峰、斗拱等木构件多饰以精美雕工,屋脊以石湾陶艺人物装饰皆以忠义孝道故事为主题,中西合璧的风格,极富侨乡风情,视觉上给予观者深刻的文化映像。 团队行程的第二站来到的是开平碉楼。根据碉楼旅游景区入院口的纪念石碑,团队了解到开平碉楼及周边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特点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结构,兼具观赏性与适用性,成为了侨乡文化的一个典型。进入旅游区,实践队伍顺着自力村口“碉楼文艺展”字样的指引,进入了其中一座碉楼,并在投影室观看介绍村落建筑群历史以及碉楼文化发展的影像。实践队伍体验到楼内卫生环境雅致舒适,文化氛围浓厚,还特别设有类似休息室之处可供游客歇息乘凉。 后续团队为了更好了解碉楼的近期发展状况,特别联系到了立园碉楼景区的管理负责人并对其进行访谈,以期对碉楼文化相关拥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及开平碉楼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期获得碉楼的近况以及对侨乡的影响程度。负责人向团队谈到:“近两年来,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过来这边旅游的外地游客少了许多,到访的多是我们江门本地人。但今年暑假省内带动旅游复苏效果不错,游客量相较偏大,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假期带上老人小孩自驾过来玩的”。谈及华侨群体的返乡重温故土文化的行为,负责人则表示“从前是有不少人会来开平碉楼,带上国外的家属一起来。不过近年来外面疫情严重,就没什么人(华侨)来了。” 关于开平碉楼的保护和发展问题,负责人介绍道会当地文物局会定期对内部设施进行修缮保养,建筑的外立面基于遗产地保护政策不会进行改建重造,这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后续的碉楼村落走访中,村民们对实践队伍的来访也展示出朴实热情的招待,推荐队伍品尝当地特色风味,包括开平马岗鹅濑粉,赤坎豆腐角以及百香果凉粉糖水等美食,免费的陈皮茶助团队消去不少酷暑燥意。而谈及近期生意情况,村民们的反馈是不太乐观的,正如团队所见,人烟冷清使得生意难做而勉强。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了解到文化传承人才以及历史文化建筑是构建侨乡认同感的两大元素。一方面,面对当下江门侨乡存在的人才外流问题,新会政府对人才引入政策持有鼓励态度,逐步完善人才返乡政策,在妥善处理侨乡多元文化冲突的同时推动不同文化有机融合,助力侨域发展,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增添新生力量。乡民对于新会书院的祈望则更多是希望迭代学子翼丰归林,如侨人反哺家乡一般振兴新会的发展建设。正如当年侨居他国的侨民中有不少人在他乡闯荡多年后选择回归故乡,积极响应乡土建设的号召,以自身见识拓宽江门侨乡的乡村振兴道路。另一方面,作为侨乡文化的承载物,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开平碉楼虽申遗成功,但因在布展和宣传方面未能与时代审美主流融合等原因,导致侨乡宗祠文化旅游事业的开发效果只能算差强人意。面对此发展窘境,最大呼声便是以创新利的形式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物质保护,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模式助推侨乡文化传扬而使其延伸向外,帮助大众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拓展侨乡文化的内涵。 正如碉楼的工作人员说“数字时代是一个挑战,通过这个机遇,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与特定的文创产品,促使我们侨乡的文化产业由单一走向多元”。基于团部部分成员为江门市户籍,后续将持续关注书院育人引才的实践工作。本次三下乡活动的调研成果皆访于实户,思于实处,是为当地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贡献属于青年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5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对于深化认知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勤勉实践,方能拨云见日,使认识更加清晰透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深知此理……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亲身实践,方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与真谛。在探索乡村治理这一复杂而多维的领域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与间接经验远远不……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性步骤。它要求我们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治理效率与质……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稳固实施的基石。它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及亿万农民的福祉提升。在这一背……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面……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贴近农村实际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与模式。这一战略部署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乡域筑梦实践的征途,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不能回头。这虽然是一件看似无比渺小的事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为了深入且全面地了解……
王俊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为深入洞察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协同实效与困境,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于1月20日赴山东日照乡村调研。当地乡村景色宁静质朴,但……
钟文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