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夏天,没有毒辣的阳光。七星瓢虫偶从叶间掉落,太阳下山前的余晖将天空晕染得一片金光。
六月中旬,我背上行囊,开始了我第二次暑期“三下乡”实践。在南山看过了云卷云舒,在鸡公坡战斗遗址突遇暴雨,湿身彳亍于山间泥泞小路。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邵阳红色遗迹,在这一条“长征路”上,我开始找寻人生的一个新意义。
回望实践的六天,好像每天都在与先烈对话,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可时间却似白驹过隙,“三下乡”好像就已成为了手机相册里的一些照片,但留存在脑海里的是那挥之不去的红色记忆。实践结束,我也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假期生活轨迹中,可三下乡带给我的各种感触,却总能在翻看一张张照片、回忆那一幕幕场景时重新涌上心间。
在老山界,艰难行走在修缮后的长征路上,更真切地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险;在鸡公坡,贺炳炎将军的断臂故事更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这种“硬骨头”精神,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奋力向前。新时代的新青年,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应该是我们永不褪去的底色。这一次实地党史学习实践带给我的不仅是对革命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更让我在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升华。贺炳炎将军的“硬骨头”精神,袁国平烈士的舍小我救大我的“红色殉道者”精神,以及在这一条长征路上,涌现的无数革命战士,都给予了我无限的精神力量。不禁感慨,岁月静好,前人的舍生忘死、负重前行,让这段红色历史有了温度,温暖了前来学习实践的我们,也温暖了当今社会的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倘若从哪儿开始就应该在哪儿结束,那行程最后一天我在邵东完成袁国平“红色殉道者”故事的宣讲,应该算得上是我所经历的两年“三下乡”实践的完美收官。不曾忘记2021年“三下乡”时,在团长学姐的带领下,我们在学习了“红色殉道者”的故事后结束。去年的我,作为一名听众,也曾被袁国平烈士的英勇牺牲、舍小我救大我的精神深深感动。今年,我作为这一段红色故事的宣讲者,希望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与敬意。更希望通过我的宣讲,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学习他的精神。我想这定会也是对袁国平烈士最好的慰藉。
如果要问,2022年的三下乡它是什么。我想,它对我而言,是一起重走过的邵阳段长征路;是6个红色研学地和党史故事;是在南山看云卷云舒,听清晨的哞哞牛声;是在鸡公坡的淋雨湿身,艰难行走于山间泥泞小路;是鞋底和裤脚的泥渍;是一起晒过的太阳和躺过的草地;是一起看过的夕阳;是在袁国平故居拍摄,不禁湿透的后背和胸膛;是旅途中的玩闹嬉笑;也是其他种种不必言说的却留在心里的感动。
三下乡的结束也许是未来新一阶段的开始。收获的点点滴滴,也让我总会不禁回想起这短暂而又美好的六天。认真聆听过的那六个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也总在我对前路充满迷茫、在原地彳亍徘徊不前时又燃起我继续向前的热血,激励我要做一个勇于追梦、也勇于承担时代责任的新青年。三下乡像是一种传承,从2021年的团队成团到2022年的团长。希望来年,我们能继续传承三下乡活动的精髓,继续传承这份红色的记忆,延续三下乡带来的感动和温暖。
镜头一转,按下结束键,这也结束了我最后一次的“三下乡”行程。“三下乡”的结束并不是志愿服务的结束,它像一颗种子,在我的身体里慢慢生长,也不断鼓励着我永远对实践服务保持热忱,永远热爱。
夏天会周而复始,我们也会再次相逢。实践活动会结束,可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耳朵会记得放声的大笑,眼睛会记得云海中的青山,鞋子会记得走过的泥地,太阳会记得我们的影子,脊背会记得我们躺过的草地,我会记得一起下过乡的你们。
社会实践,我一直在路上!(通讯员 夏伟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5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