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来临,为丰富知识见闻,传播和继承先进文化精神,8月26日,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初心不改,逐梦前行”实践团随县党考察团赴河南省林州市考察学习,现场观摩了当地村级党建,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以及一些重大工业项目情况,亲身感受了林州市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和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林州一行让我们参观一路,学习一路,体会一路,感慨一路,尤其是红旗渠“十六字”精神始终萦绕心头,令我们久久不能平静。
学习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8月27日早,‘初心不改,逐梦前行’实践团于林州市集合,到达目的地后成员们通过搜集红旗渠相关资料得知红旗渠精神的意义,这种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红旗渠精神曾经响彻历史的岁月,它能够成为振奋时代的精神。理想是行动的灯塔,信念是前进的动力。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不畏艰难困苦,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靠的是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靠的是 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
林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仅凭着一锤、一钎、 一双手,削山头、挖隧道、架渡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来漳河水,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图为拍摄红旗渠精神展览上还原当时林州人民的“搬山头”的模型。
今天,我们伟大祖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深刻体悟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深刻领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字的精神内涵。
学习红旗渠精神,以人民为中心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在红旗渠精神展览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在红旗渠修筑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和感人事迹,也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最好诠释。林州群众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就不怕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我们就有决心搬山头”,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期盼。
下午时实践团成员们下山吃饭,有志愿者采访当地参与当年修建水渠的工作人员,他回答说:“安阳地区的林县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才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 “人工天河”红旗渠”。他们对群众世代饱受缺水煎熬的感同身受,在于他们对突破当地发展瓶颈、更好造福于民的使命担当。他们以群众之忧苦为忧苦,以群众之甘乐为甘乐。
图为志愿者在红旗渠上山途中拍摄的吹冲锋号的图片。
今天,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多方汇聚群众智慧,努力让群众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目的。
图为“初心不改,逐梦前行”实践团成员在出发前的合照。
学习红旗渠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仔细聆听红旗渠的修建历程,从寻找稳定水 源到下决心修渠引水,从深入调查论证选定引水点到反复组织测量,从动工之初的全线“开花”到随后调整 为分段推进,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思想脉络,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思想路线。老一辈的人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无限崇敬,不顾自己饥饱,下山筹办水泥厂,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证了建渠的顺利进行。“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成为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7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