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至今,学史明智。”为深度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山东省的非遗文化历史与发展,已寻访了二十多个街道、四十多处大集的走向振兴实践队再度出发,8月30日,走向振兴实践队前往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探寻增聚回饼这项非遗文化。
30日中午,冒着毛毛细雨,经过多次公交换乘,实践队终于到达了王台街道王台中村。王台街道的宣传负责人宋和骏为实践队牵线,联系到了增聚回饼传承人王超先生。实践队在王台中村村委会门口看到了增聚回饼的小店,见到了传承人王超。王超向实践队成员介绍到,他已是增聚回饼的第六代传承人,现因拆迁改造,政府给了场地的支持,暂时安置在小店里。当被问及增聚回饼传承这么久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手艺时,王超话语平静但不难看出一丝自豪,“该回饼是用磨制精面、纯花生油、蔗糖,搅拌成型蒸熟后,再放入烤箱烤制而成。”实践队队员王冠晰问道:“那这个回饼和普通的桃酥有什么区别呢?”王超回答道:“现在一般的桃酥为了追求酥脆,都会用酵母发酵面,但增聚回饼最独特的秘诀就是制作过程面都是用糖进行发酵的。队员车桐宇又问道:“想问下为什么要叫增聚回饼呢?”王超答道:“这个‘回’大概就是饼经过烤制后会再回炉的意思。”解答了队员们对回饼制作工艺的疑惑后,队员们也对美味的回饼蠢蠢欲动,当即决定购买一些,尝到的回饼,果然既酥又软,入口细腻,甘甜酥脆,满口生香,不愧是十佳风味名吃!而后王超又向实践队介绍到,增聚回饼历经160多年的历史,从清朝咸丰年间流传至今,标准配料,制作工艺严格,从不偷工减料,维护了老字号,这么多年也没倒牌子。口碑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常有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只为这一口纯正古老的味道,甚至还有海外的外籍友人托人来寻。最后实践队又问道,对于增聚回饼后面的传承有什么规划。王超回到,规划尚有些茫然,增聚回饼是纯手工之作,所以对于不能机器量产,王超颇有遗憾,作为增聚回饼的第六代传承人,他也很希望回饼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虽说回饼的销量并不是问题,但不能量产也意味着放弃了更大的利润。了解了增聚回饼这项老字号的非遗文化后,实践队向王超告别并合影留念,留下了对增聚回饼美好发展的祝愿。
通过此次对增聚回饼传承人的寻访,实践队对西海岸的非遗文化也有了更广更深的了解,王台镇也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渊博,增聚回饼就是其典型代表。“增聚回饼的每一丝回香都在印证着其传承发展成为老字号的秘诀——诚信。关心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的使命和义务。”实践队员张雪晴感慨到。非遗文化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美妙之处,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能丢。此次的寻访实践,也让走向振兴实践队在对非遗带动乡村经济振兴有了更深的触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8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