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尤其是负面网络舆情疏导,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更好地从思政工作角度研究高校如何应对突发型网络舆情事件,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舆情调查暑假社会实践队成员于2022年6月至7月开展访谈工作。本次访谈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联系了六名在校教师,包括两位党委宣传部老师、两位高校辅导员和两位高校思政课教师。
(一)走进舆情中心,探索舆情奥秘
6月16至6月17日,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舆情调查暑假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进校舆情中心,与校新闻发言人田禾老师和党委宣传部副主任邹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与交流。
在访谈过程中,田禾老师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舆情中心在舆情爆发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他指出“在发酵期要关注舆情动态发展,及时进行发声,避免舆情继续发酵;而在高潮期,校方要做好准备对陈述事实,进行回应”。
邹星老师则重点阐述了如何判断舆情发声的时间,应综合考虑事件的性质,事件的具体调查情况,以及学校对这件事情的定义,进而表明学校立场。团队负责人温敏问到:“老师,您刚刚向我们介绍了舆情发声的时间,那高校对于事后的舆情修复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力呢?”对此,老师表示,要加强积极正面的宣传,淡化大众对学校的一些负面印象。同时推送校方相关工作,尽力去解决网民的焦虑,证明学校是有温度的。
(二)面对面访谈,心与心沟通
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而思修教师则是教育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引领人。为此,武汉理工大学舆情分队成员于6月23和7月6日对两名辅导员和两名思修教师进行访谈。
团队成员表示十分希望了解学生群体助推网络舆情的原因以及在校学生正确反映舆情的渠道等问题,辅导员吉成霖老师以上学期的搬宿舍为例,展示了辅导员处理舆情的流程;他指出:“同学们选择借助网络舆情解决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学校的反馈机制,我作为辅导员,其实起着一个沟通的桥梁作用。有任何事情,大家都可以先到我这进行反馈,我再逐级反馈到学校进行解决。”
在谈论是否引入本校舆情事件进行课程讲解时,任思修课程的刘国龙老师表示:在保证结果清晰、是非分明的情况下,需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舆情,厘清个人情感表达与实际诉求解决的区别,防止舆情的再次爆发。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学科特色,通过预设部分问题,进行半结构化一对一访谈,了解受访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同时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再次提出探索性问题。访谈过后,团队成员及时对受访者的意见进行整理总结,探讨发挥思政育人在突发型网络舆情中的有效路径,为助力高校应对突发型网络舆情贡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陈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1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