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永久消灭贫困,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心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民阿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刚刚摆脱物质上绝对贫困的农民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为探究农村精神贫困问题,曲阜师范大学情系三农调研队于2022年7月1日在张家台村展开了调研活动,很幸运我能够成为情系三农调研队中的一员,与同伴一起关心国家大事,寻找解决精神贫困的新路径。
在前期准备方面,在调研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积极搜索有关张家台村的资料,基本了解张家台村的风土人情以及发展状况;指导老师对我们进行调研工作基本方法的培训,对我们的调研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也掌握了一些下乡调研的基本技能,为之后的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步入张家台村时,当地的发展面貌与我头脑中对农村的印象大不相同:酒店饭店林立,别墅民居耸立,街道干净卫生,颠覆了我对农村的传统认知。经过与当地村委领导的沟通我了解到当地近年经济发展迅速,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然而通过我对当地的观察,该村的文化设施却少之又少,村中的文化氛围营造也相对落后,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调研的决心。
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谈我收获颇丰。在村民口中我得知近年人们的物质生活确实富裕起来了,与以往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在一位老爷爷说道“虽然日子好起来了,但是平时除了下地干活、挣钱养家之外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精神生活匮乏的很。”这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意识到想要让村民真正有幸福感、获得感不能仅仅凭靠国家政策对村民的经济补助,而是在村民脱贫后更要注重村民主观上的精神感受,采取包括丰富乡风文明、打造文化设施等一切手段来营造正确的乡村娱乐价值导向,全方位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此外,当地有些村民还表示“把孩子留在身边的好”,主张不要孩子去读书深造,想要把孩子留在村里继续务农以养家糊口。然而这种做法最终也无法使家庭拓展经济收入来源真正富裕起来,只能使家庭依靠政府的补贴一直维持在贫困的红线以上,无法自主致富。由此我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并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办成的。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不仅涉及到人们的钱袋子,更深入到乡村人民的精神状况。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即便客观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但是人可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环境,但是如果人丧失了最基本的进取心、丧失了前进的动力,那么即使客观环境为人提供了大量物质财富那么人总有一天也会把财富消耗殆尽,最终走向贫困。
通过调研活动,我也深深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实践队员通过分组调研收集了大量数据可供我们分析使用,最后的分析总结更是彰显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此次调研活动也加强了我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对精神贫困有了更深的认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6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