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9点我们实践队在李家奎教授的带领下,在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西藏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牧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养殖场的大门,牧场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西藏那曲市嘉黎县依托娘亚牦牛的良种优势,积极推进牧业产业化发展,学习先进的技术,于2015年成立西藏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户”模式,积极推进“一乡一社”,“一村一合”畜产品销售战略,通过肉奶收购,畜产品加工销售,提升娘亚牦牛知名度,带动乡村就业与致富。目前,公司共有职工57人,总草场面积14.35万亩,牲畜存栏数达到了1278头。”牧场工作人员在对我们做完简单的介绍后,便带领我们去放牧牦牛的地区。
走进草场,便看到了我们此行的目标——娘亚牦牛。李家奎教授在仔细观察了今年的草甸情况后,便向我们说道:“今年的草甸情况不太好,牦牛可能会出现掉膘的情况,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帮助牧民们驱除牦牛身上的寄生虫,并教会牧民如何使用药剂,防止牦牛进一步的掉膘,造成巨大损失。”在与牧民进行简单的交流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任务。李家奎教授告诉我们:我们首先需要观察牦牛现在的身体状况,以便与驱虫后进行对比,再统计牦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我们驱虫主要是针对牛蝇虫、螨虫、绦虫和线虫。其中牛蝇虫和螨虫主要通过体表观察,用手排查牛脊背皮肤,从而确定因为寄生虫叮咬而产生的结节的数量。绦虫和线虫则是通过收集牦牛的粪便,再将粪便送样至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从而检查寄生虫感染情况。听完李家奎教授的讲解后,我们将我们六人分为了三个小组,一个人帮助工作人员保定牦牛,另外一人带上手套,检查牦牛体表寄生虫情况。我们发现,牦牛普遍精神状况不佳,工作人员解释道,这正是寄生虫造成影响。小组成员们先是用力按压牦牛脊背皮肤,通过用手触摸来感受牦牛皮肤结节的数量,检查完体表寄生虫情况后,小组成员便用棉签收集牦牛粪便,放于提前准备好的收集管中,再在收集管中写好编号和日期以便后期进行数据处理。在排查完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后,我们开始了今天的主要任务——驱虫。我们首先将牦牛保定好,一位同学打开我们此次的药品——依普菌素涂擦剂和吡喹酮涂擦剂,再将药品用力的抹在牦牛脊背皮肤处,皮肤会逐渐吸收药品,从而达到驱虫的目的。直到晚上8点,我们六人一共调查了103头牦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并且进行了驱虫,并且将寄生虫样本送至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数目统计。在整个过程中,尽管周遭卫生情况非常恶劣,也有些牦牛会因为疼痛挣扎,对附近的同学造成一些伤害,但是小组成员们都成功克服了困难,成员们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次日早上八点,我们在师兄的带领下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根据养殖场要求,我们统一了实验着装,穿隔离服、戴口罩手套、穿雨靴,准备兽药与记录表前往牛圈。
在这里,我们分为三组,一组两人,给牦牛上药。一人负责固定牛体,一人负责涂药。扒开牦牛身上的毛皮,将涂擦剂紧紧贴在皮肤上,沿脊骨附近,从颈部至尾部,均匀直线涂抹。成年牦牛用整瓶,幼年牦牛用三分之二瓶药。一天共涂药100头。并随时检查用药后牦牛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观测指标包括涂抹部位是否出现疼痛/红肿/过敏/脱毛脱皮等现象;采食跟群是否正常,体温是否出现明显变化,是否会出现腹泻/皮肤病等症状。
接下来的七天我们便一直重复以上工作,涂药过程总体而言还算顺利,但仍有不少意外发生。由于牦牛野性,一人往往很难制住牦牛,时常有挣脱情况发生,导致用药并不均匀,或有些牦牛皮毛较多较厚,不能完全扒开,导致药剂涂口不能紧贴皮肤,用药效果不佳。好在大家齐心协力,终能逐渐熟练,将一只牦牛的涂药时间从十分钟缩短至五分钟,并反应良好。
更大的意外发生在第五天上午十点,一只牦牛突然侧倒。师兄检测后发现,原因在于胃胀气,便用注射器针头扎进牛肚子放气,同时指挥队员们进行测体温观察呼吸等工作,将其翻成俯卧式并运至通风处促进其呼吸。在众人的精心照料下,下午四时,牦牛的胃胀气终于完全排除,精神好转,能够正常进食。众人也长舒一口气,继续完成各自未完成的任务。虽然满身疲惫,但因拯救了一条生命,所有人都成就感满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