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4日,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三下乡”、“返家乡”的号召,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聚焦黄河产业发展,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回到了宁夏,来到了红寺堡区弘德村,调研当地乡村农特产品产业发展,同时向当地的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当其冲的,是乡愁。山东距离宁夏有一千一百多公里,我们五个人在宁夏生,在宁夏长,十几载寒窗苦读,走到了山东师范大学。可以说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很多机会去了解家乡,父母为了让我们专心学习,为了让我们走出去看看世界,几乎承担了一切。他们用单薄的双肩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那些我们披星戴月、挑灯夜读的岁月里,我们的父辈离土地越来越近,我们却离土壤越来越远。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亲近故土的机会,也是一节生动的课堂,老师不是单单一个人,而是所有的父老乡亲们,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填补了我们生命的空缺。
实践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蔬果大棚,和村民们一起采摘小番茄,忙忙碌碌中,我们用乡音和他们对话,那是与在外地求学时,使用普通话交流完全不同的感觉,亲切又自然。我们涨了很多见识。比如,原来一株小番茄树可以生长很多茬小番茄,两茬间隔仅需五天,而且新鲜摘下的小番茄唇齿留香,回味悠长;原来惠及万家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使用管道运输的,现在地里普遍埋管使用滴灌,只需要去村部登记排队,接着等待开闸放水,省时省力。我们还了解了一个新的名词——“土地流转费”,即农户保留土地的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而获得的一定经济补贴。之前只听家里的一些亲戚提过,现在总算知道了来龙去脉。土壤上留下的脚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脚踏着实地,心灵便也有了归属。
宁夏南部地区的土壤条件并不肥沃,过去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得很多作物都难以生长,可在如今弘德村的种植大棚里,我们看到了红润的小番茄、甘甜少籽的酒葡萄,还有各式各样的青椒……产量都很高。我们脚下的田垄,是作物生长的地方,也是祖祖辈辈走过的地方,风霜雨雪、天朗气清,一代代人走出去,也走回来。我们向负责人了解到,现在每年蔬菜产量完全足够供给吴忠市,甚至可以向外地输送。
那年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进厨房一看,除了一麻袋土豆就是几根黄瓜,父亲当时就急了,忙问是不是钱不够花,爷爷奶奶却笑着摆摆手,说他们吃了一辈子土豆了,就是个“土豆肚子”,吃不惯其他的蔬菜,令人心酸,也记忆犹新。
一年年、一代代,从改革开放到乡村振兴,百姓生活越来越滋润、日子越来越红火,从饿肚子到吃饱饭,再到餐桌上的食物种类都丰富了起来,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矢志奋斗而改变的。
“无论走出多远,无论离家多久,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想做到的是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回到家乡,既是了解认知乡村,也是反哺养育之恩;向“童心”乐园的孩子们进行安全知识的科普,是希望他们平安幸福地长大,也是希望能够将这份红色的精神赓续传承下去。根植厚土,感念党恩,自强不息,矢志不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8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