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一定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熟悉家乡,挖掘家乡可爱之处,让地理课堂回归自然,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把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与地理课堂相结合,立足于爱乡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乡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激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品德的养成。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作为来自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众所周知,多媒体进入课堂,能够让“黑板+粉笔”的传统更显出充满魅力的时尚感,把学生原本从没有见过的画面有声有色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地理教学内容瞬间就变得活灵活现,学生怎么能不感兴趣,不充满好奇呢?学生的感官受到强烈刺激,让课堂弥漫着艺术的韵味,和地理有关的动感画面具有了可欣赏的价值。结合地理教学内容,我们提前自己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制作成适宜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也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中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去网上搜集搜集即将开课的内容的相关信息,做初步的、浅层的了解。在正式授课时,我们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鲜活画面中体验和感受,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要教学的知识上。如,在讲解亚洲地形时,为学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经典的亚洲风景影像资料图片,同时背景音乐配以《亚洲雄风》的曲调以及歌词,可引导学生一起观看画面,一起跟唱歌曲,学生立刻兴趣倍增,利用歌词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等内容。还让唱歌好的学生,在课堂上领唱或独唱一首特色民歌,这样的音乐融合效果不一定比播放现成的音响效果差,与传统课堂相比效果显然不同。这一教学形式,就是地理教学融合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部分元素,成为激活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吸纳知识,主动去探究和了解,整个教学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不少课堂中,提前让学生根据授课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和授课内容有关的小品或者是舞台剧,其效果新颖、趣味,很容易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那么,根据地理授课内容,可借鉴其他课堂的活动经验,在导入新课阶段,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丰富导入环节,进行小表演,将要学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改变传统的形式单一的开场白,演讲式的导入其实已经引不起学生的太多兴趣,效果也并不理想。而通过学生将地理知识提前改编成表演剧目,让死板的文字变得富有生命力,通过人物的表演,道出知识,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当然,要做到表演流畅,自如,必然要求学生收集和课堂知识相关的各种资料,自行进行整合、分析和利用,并按照我们规定的时间,一遍一遍排练,对于知识的掌握早已了然于胸。表演这一实践活动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组学生表演下来,其他组的学生心里肯定是跃跃欲试,则会极力从课堂中吸收知识养分,并为自己组员下次参与表演做好准备。
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其与地理教学始终相伴、如影随形。地图是一种教辅工具,是众多地理知识的载体,地表的图形描写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理知识。地图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直观教具。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技能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如同是“思维导图”让学生描绘出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轮廓,然后将课堂讲到的知识点写在地图上,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形绘制,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将各个负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每个知识点相应写在地图上,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力,也能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我们还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根据地图,搜集反映各国各地区地理风光及风土人情的资料及照片,在地理课堂举办小型展览,要求学生就自己制作的资料图片进行现场讲解,就某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有关特色风光、风土人情、建筑、服饰等的描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地理课与多学科的融合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融会贯通,将呆板的地理知识融入到音乐、歌舞等表演中,并以地图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特色的融合,还充满了生机勃勃。如此看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充分体现了“智慧教学、生动课堂”的内涵,教学质量的含金量更高。我们发现,无论是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还是课堂具体授课过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每前进一步,教师的评价语言就要跟进,这是对学生无形的支持和最大的鼓励,让学生热爱地理,催生自主意识,学会团队协作,从而把学习地理知识作为一件乐事,兴趣持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9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