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别山红日”实践队前往清风社区采访红安宣传部副部长胡耿,一路上烈日高照,路途遥远,队员们的热情正如这烈日般高涨。
岁月如歌,时光如梭,红安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胡老扎根革命老区红安有着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看着红安的老县治,了解并掌握了红安过去的建县历史;第二,看见了当时能看见的红安的革命资料;第三,走访了当时健在的红军老干部、老将军,了解了很多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第四,走访了红安县所有的革命遗址遗迹,在遗迹里面衍生出来的烈士的故事。
红安是一个黄麻起义的发源地、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故乡,在这里成长了223个将军,开国将领就有61个,牺牲的人数就有14万,查到有姓名的烈士仅有2552人,胡耿前辈讲到:“红安是块红色的土地,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所以我到红安是被这个数字所吸引。”胡老来红安一直在做宣传红色历史的工作。他首先学习红安的革命历史、学习红安的光荣传统、学习红安的精神。其次是研究红安,深入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国家领导人和将军,接着建设红安,参加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作为总指挥建设了董必武纪念馆、烈士纪念馆,并且参与当地多个红色景区的建设。最后才是宣传红安,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安的历史,了解红安精神。
队员们坐在胡老的古火书斋内,恭听胡耿展开对革命往事的描述,带领队员们一起回忆那段峥嵘岁月稠。当时应朝鲜政府要求,要求中方出兵,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没多久,就接到命令向东北抗援。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胡老同全国人民同写申请志愿书,共赴朝鲜战场。胡老作为文艺兵,两次慰问朝鲜,第一次是代表第四野战军的首长,第二次是代表空军首长。作为晚上过鸭绿江的军队,是被敌人作为重点轰炸的对象,乘坐木筏,趁着大雾,分批跨过鸭绿江。江的对面,战火连天,一望无际的雪山上被敌人的照明弹亮的如同白昼,敌人的飞机进行无差别轰炸,整个朝鲜变成一片废墟,田园荒芜,场面惨不忍睹。
“朝鲜地区正在交战,场面混乱危险,你害怕吗?” 针对队长张淼所提的这个问题,胡老一笑回答到:“要知道打仗就有牺牲,这不是怕的问题,而是怕去了之后还没开展工作就被炸死了,不划算。主动请战,这就是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信念和理想。”
胡耿给实践队员们又讲述了张南一、秦绍勤、方和明老团长的革命故事,以实际例子清晰明确的诠释了红安精神,向队员们宣传了红安文化以及传达了革命者的“一要三不要”精神和“一图两不图”精神,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胡耿表示共产党人要实事求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需要了解党的历史,世界是属于我们当代青年的,将这红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胡耿推荐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共产党宣言》,《马列主义原著》,让实践队员们带有批判性地阅读当今社会上的小说,多阅读有价值、有社会意义的书。胡耿表示我们当代青年不要玩那些没意义的游戏,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多涨知识,人才就是知识,没有知识成就不了人才,有了知识就会运用。最后胡耿着重强调,读书一定要有兴趣,不能把时间浪费了。
胡耿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他曾经获得的锦旗和奖章。一面锦旗包含着一段故事,凝聚着一份真情,这也激励了实践队员们对红色历史学习的动力,凝聚了对革命精神传承的信念,坚定了宣传与发扬红色文化的初心使命。胡耿一生爱读诗书, 他说“以书为伴,他并不感到年生活的孤独、书就像我的闺蜜”胡耿的读书经历也为他后期在各地的宣讲打下坚实基础,胡耿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古火书斋”,将卧室命名为“悦耳憩室”,胡耿也更爱写诗,古火书斋里的唐诗宋词更是满满一柜,胡耿说:“你们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那些小朋友背的诗比我读过的还要多呢”
“一生在世无愁忧,戎马半生为国酬;长空骄子吾作伴,大地良师众相求。母病回乡尽孝道,子康落户到赤州;三十余载讲红史,一息尚存不言休”胡老指着自家客厅里挂着的诗对实践队员一字一句解释诗的内涵,这首诗基本说清楚了他这大半生。到了离别的时候,胡耿与队员们握手离别,不同的时代仿佛在这一刻交织,这是老一辈革命家与当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并说:“世界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你们的。”这是不同时代的青年信念的传承和意志的交接。红色基因与革命意志,今后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的青年在和平环境下,不知道过去是多么的困难,不知道先辈的流血牺牲,所以先辈的希望寄托在当代青年身上,在这如此美好的时代应主动学习、成才、报国,为传承革命建设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0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