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唐人神集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邀请育种专家参与访谈,并于株洲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处开展红色精神学习会。
7月29日,聚焦前沿育种关键技术、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加强种业创新等方面,实践团队邀请唐人神育种专家吴博士参与访谈。
国家生猪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曾言:“虽然说我搞了一辈子育种,但是我手里猪毛都没有一根。”对此,吴博士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手里的这个东西很难落地。所以说中国的这个育种,主要的还是依托于企业,但是企业又是一个利益为导向的集体,对于需要长期投资见效慢的这么一个育种项目,一个技术一般的企业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的财力,尤其是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其中的。”在吴博士的口中,成员们了解到,目前中国种业发展受限,“拿来主义”难辞其咎。在中国,“拿来主义”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态势。吴博士补充:“不同于丹麦等地域面积和人口基数较小的国家,中国就像个大企业,育种实验是几乎是‘各自为政’,基础数据比较少,建筑群也小,所以说遗传育种的进展会比较慢。而政府又没有那么多配套的资金去支持,所以说中国的育种远远落后于国外。”
随后,吴博士分享了他在遗传育种相关专业的发展经验,他总结出一个词叫做“先渊后博”。“任何一个高管绝不是专业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活结,这个管理已经涉及联结了各个部门。”换而言之,队员们需要先把本岗位本专业的知识吃透学透,然后再横向发展其他专业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深入一个领域。
累微尘以穷峻极,仅靠部分企业和科学家的努力很难实现我国的种业振兴之梦,需要有更多的社会关注投入进来,才能营造出一个更适合遗传育种领域发展的大环境。“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正是因为不足,才要去弥补:不戚戚于屡战屡败,不汲汲于一蹴而就,失败抑或是成功皆为进步的硕果。要打破诸如此类的育种僵局,最好方式不是寄望于人,而是自我超越,打造真正适合我国本土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优良猪种。
8月4日,团队来到株洲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进行红色基地的实地调研,并展开了团队线下理论学习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全体成员在红瓦白墙的旧址下学习农民运动的历史,分享自己学习和实地参观的感悟,领悟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旧址门前的石碑上书:1927年,毛泽东到渌口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于伏波寺内召开渌口工农商各界骨干座谈会。旧址作为湖南农民运动这一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白墙红瓦下开展小组线下会议,成员们轮流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农民革命历史故事,叙说感悟和体会。据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开始就关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要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共产党》月刊曾发文指出:“中国农民占全人口底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不仅仅是大革命时期,农民的力量在当下也不容小觑,解决好“三农”问题更是成为目前中共中央聚焦的热点之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农民运动所折射的革命精神所带给众人的,是一种不负青春使命的决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探索,为解决我国种业难题勤耕不辍、精业笃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0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