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色宣讲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着为培养青年一代热爱祖国,不忘历史的爱国情怀的宗旨,实践队以史为鉴,做好历史革命的宣传,牢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步入场馆,一座座日军暴行下同胞凄惨生活的雕塑映入眼帘,实践队员们的鼻子不禁哽咽。是被侵略者破腹的母亲,是手无寸铁逃难的平民,是尸横遍地里失声痛哭的孤儿,……一尊又一尊的雕像,让实践队员们看到的是一帧帧的侵略者屠杀中国同胞的残忍画面,是一个民族在反抗时英勇斗争的鼓舞画面。实践队员们仿佛感受到那段难以用言语描述的黑暗历史,每座雕像都是一个主题,仅仅通过这些雕像就能让人心生愤怒,痛恨。
图为实践队员走在被日军毁坏房屋的模拟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范明旭 摄
深入馆内,听着四处回响着悲凉的音乐声,实践队员们的心情愈发沉重。巨大的墙面用不同国家的字体书写着触目惊心的300000这个数字,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30万同胞遇难。越过正门的小广场,看到的是兀然伫立的残缺的纪念碑,挣扎扭曲的一颗青铜头颅和一条胳膊半陷在鹅卵石中,300000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遇难者30万不仅是遇难人数的底限,更是判定侵略者暴行,捍卫民族历史尊严的底限,不容任何形式的质疑和挑战。
往前走,两侧是南京大屠杀时幸存者的照片墙,照片上的每个人都见证了野蛮日军的侵略史,是那段日军施行暴掠行为的见证者,顶部是挂满了点点的星空,一颗颗星星象征着遇难者的亡灵,更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中国人民这段耻辱的历史不能忘记。场馆中有一面挂满人物照片的墙,这些都是纪念馆采集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也是那段历史的活见证者。墙上1000多幅照片的主人,目前仅有100余人还活于世上。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都将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的照片将永远被悬挂在这里,这里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因为这里长眠着他们的亲人、同事以及朋友,他们属于那个年代,属于那段历史,属于纪念馆。
纪念馆内收集着幸存者们的脚印,它们代表的是苦难,昭示的是坚定。尽管往事不堪回首,但是经历过那次劫难且尚在人间的人站了出来,并且永远都站在那里,用最凄惨的人生经历警示着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国际人士的悼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叶梦菊 摄
在这次参观学习中,实践队员们深有感触,无法想象一个平民百姓对死亡的恐惧;无法想象在他们面前比“死”更恐怖的日本帝国主义;更无法想象抗日军人的英勇无畏;无法想象他们面对凶残的敌人时的睿智。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了,发生在了中国,发生在了南京——-一个著名的古都!但在南京大屠杀中古都变成了废墟,三十万中国同胞变成这场屠杀中的冤魂,他们死于尖刀利炮,他们背负着苦难的南京记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段历史,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热爱和平的人们更不会忘记!
实践队员们走出纪念馆里,然而纪念馆中在脑海不断出现的血淋淋的一幕幕仍在放映,这让实践队员们深感悲痛。眺目远望,六朝金粉的古都,虽然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空气中仿佛充满了血腥味,又记起纪念碑文上的话:“其时阍国弱,无力御辱”,也记起拉贝日记中的那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今天的实践队员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而稳定的年代,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现在的美好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没有一个人会忘却这段历史,更不会有人会原谅野蛮的侵略者强大的中国人民会以饱满的精神和韧劲来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用实力去捍卫中国人的尊严。“起来,不愿做努力的人们”,一句歌词振聋发聩,当代的人们无法相信先辈们遭受了怎样的屈辱才发出如此响亮的声音,无法想象当初的先辈们是耗费多大的力气才有了如此和平安宁今天。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安徽工业大学地处距离南京60公里的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在马鞍山也能听见历史的声音,也能感受历史的震撼。现在的南京在先辈和吾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成为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没有人可以想象之前它经历过一场劫难。虽然城市的景象可以随时间而改变,但历史不能被忘却,历史不能被埋没。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罪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辉 摄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实践队全体成员意义非凡。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画面;看到了法西斯主义的疯狂以及对人性的蔑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与兽性,南京大屠杀犹如一个警钟,警醒世人远离战争,珍爱和平。馆内令人心痛的照片,有令人憎恨的日本军,又有令人欣慰的外国人。。时间的齿轮向前滚动,但不意味着忘却过去。这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们懂得了以史为鉴,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逝者安息,生者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为中国梦而奋斗,让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1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