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了解弘德村发展情况,8月2-4日,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实践队成员出发前往红寺堡区弘德村,以调研当地乡村农特产品产业发展为特色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小番茄,大功能”
第一站为禹尧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弘德村基地,根据负责人李文云的介绍,该基地的主要种植作物为小番茄,成熟后采用冷链运输销往全国各地,近十个月的采摘期,一批小番茄从生长到采摘只需五十多天。实践队成员走访得知,采摘、加工、搬运、装筐等工序为当地妇女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该基地所有的耕地均为农民的流转土地,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都会适当增长,每五年基本递增10%。村民在小番茄成熟期间会来到种植基地进行采摘,每人每天工资为110元。 上午十点左右,大河乡的干部群众在该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队成员跟随。大河乡团队关注的百姓就业岗位问题、工资的结发状况,以及该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情况,让实践队成员收获良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日光温室建设。温室的基础建设材料、大棚所用棚膜皆由政府购买,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温棚种植正常情况下产量是户外生产的2-3倍,大幅提高了产量和收入;温室内灌溉皆采用滴灌形式,地下水管的铺设由政府出资修建,精准灌溉比漫灌节省约三分之二的水量,节约了黄河水资源。
“现代化,科技化”
第二站水发集团现代化农业事业园。园区内设有现代化测温机,可以使用小程序远程操作,大棚内测温、自动降温、打药、土质实时监测一体化,除了土地种植,该园创新采用基质袋、泡沫箱种植,根部注射式精准灌溉,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
激活产业引擎,赋能乡村振兴。园区内部设有培训中心,基础设施完善,来自山东农科院的专家指导种植,并培养宁夏当地的种植科技人员,水发集团作为桥梁,帮助两地人民友好沟通,为弘德村的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据负责人田建洋先生介绍,园区内的就业岗位多向弘德村当地人倾斜,未来他们将继续推进产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并打造专门的旅游观光基地,让农业也能成为弘德村的魅力风景线,为农民再提供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宁夏风光锦上添花。
“齐心协力共致发展”
第三站弘德村村委会。弘德村村委副书记刘克银介绍了当地的“123456”发展模式,强调要“搞活6个家园”:党员的红色家园、老年人的温馨家园、弱势群体的关爱家园、青少年的学习家园、邻里之间的和谐家园、文化爱好的康乐家园。全村目前有1480多户人家,回汉聚居,多年来,两族人民和谐共处、互帮互助,携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共同迈向了幸福生活新阶段。弘德村是易地搬迁示范村,村民多来自于固原、同心、西海固地区,实践队在弘德村文化站附近看到了谐音“同心”的“童心”儿童游乐场,和以“故园”命名的旧式“固原”村屋,人们以这种方式来告诉子孙后代,铭记过往、感念党恩、赓续奋斗、砥砺前行。
当地有专门绿化改造提升项目,从人居环境到生态环境都有详细规划,通过对各巷口空地进行规划种植花草的方式改善人居环境;重视黄河周边生态管护,在引黄灌溉、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保持生态自然三方中积极寻找平衡点,建设美好弘德家园。七十三岁高龄的海正仁爷爷谈到这些年的生活变化,止不住地夸;“共产党好啊!”
“将温情融入产业,致力于长期发展”
第四站弘德车间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为红寺堡区绝大多数农特产品产业提供包装生产,在高科技一体化机械遍布的今天,该公司仍坚持使用半自动化机器,目的是为弘德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得更多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公司内设有“职工爱心驿站”,将一些简单的纸箱包装工作交给当地的老年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快乐的同时,也可以有一份固定的收入,他们现在还会进行直播带货,偶尔分享自己的生活。
据负责人介绍,公司以“知行合一,德行天下”为初心,注重品质、情怀,优化产品质量,提升产量、环保程度,重视员工心理、生活状况,立志于做有一家有情怀的企业。在公司内部也设有电商中心,打造电商消费扶贫,实践队注意到,电商中心内部墙壁上有一个手工制作的巨型蝴蝶,由员工们用枸杞、黄花菜、葡萄酒等当地特色产品制作而成,“用品质化茧成蝶”是他们不断践行的目标和动力。
实践感悟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此次“三下乡”活动让实践队全体成员看到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弘德村的父老乡亲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蒸蒸日上的新生活,明白了要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将这份红色精神融入学习及日常生活,以重于泰山的责任致力于祖国的发展,走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2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