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海大学学子赴和顺县许村探索乡村振兴

来源:河海大学大禹学院 作者:6.85kg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贯彻“三下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精神。通过发挥大学生所学先进知识理念,为进一步宣传乡村振兴民生战略,让群众深入认识和了解乡村振兴战略。8月14日,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山西省“和谐,和美,和顺”调研团团队成员赴山西省和顺县许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居民、传承文化等方式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献上一份力。

和顺县松烟镇许村群山环抱、流水潺潺,只有420户人家、1370口人。村口不但矗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牌坊,更有刻着“许村国际艺术公社”的现代建筑标识,未进村就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在这个深山古村落中的交融与碰撞。

探索乡村振兴政策

许村村是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松烟镇下辖村,位于和顺县城东部约27公里处。许村气候独特,土地肥沃,非常适宜核桃树种植,土特产有核桃、花椒、优质小米和玉米面等。和顺的阳曲山、石佛洞、龙泉寺等知名自然生态景区环村而建,使许村发展生态避署旅游业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实践团采访当地居民郑女士和农家乐负责人张先生,了解到许村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旧村遗址为唐朝晋王李克用驻军的营寨,祖先是于、杨、范、王4大姓,明朝开国年间由山上迁到山下建村,挖出了太行山区至今最深的井,直到现在还是村里主要的水源。由于恰在与河北省邢台市交接处,从明清时代起,许村就形成了一条两地互通有无的商业街,一直保存到现在。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旅游业扶持等多个方面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探索文化振兴

许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一条街,古屋、古树、戏台等也都保存完好。与艺术结缘,让许村走进大众视野。

2007年,油画艺术家渠岩在许村成立了渠岩工作室,“许村计划”就这样应运而生。2011年,许村国际艺术公社成立,“中国·和顺首届许村国际艺术节”举办,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驻村创作,每人留下两幅作品作为许村的永久收藏。十载光阴、十届许村国际艺术节,来来往往的艺术家和游客也为许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目前,许村成为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的创作写生基地。

在许村明清一条街上,有这样一个档口,里面围坐着七八名当地的农村妇女,只见她们穿针引线,不一会儿,一个个生动的图案就出现在了布料之上,再由这一双双巧手,将这些布料加以缝合处理,一件件精美的晋绣作品就完成了。晋绣非遗传承人也时常到村指导,帮助这里的村民靠双手致富,让她们逐渐成为晋绣文化传承的代表。她们手中的作品,有的是电商热销的爆款,有的是艺术展览中的热门,有的成为馈赠外国友人的佳品,而更多的是展现许村人民靠劳动脱贫致富的决心。

除此之外,许村老街上的非遗传习点一条龙,古朴的氛围再加上刺绣、小戏等非遗文化,更给许村增益了艺术感。

但许村带来的惊喜,绝不仅仅是秀美的风光、古朴的村落。1986年,导演吴天明携张艺谋、吕丽萍等一行人,在许村创作了中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老井》,星星点点的艺术之火,开始慢慢渗透深山中这片古老的土地。

在许村街中游览,不难发现有很多中西结合、新老结合的景致。涂鸦出现在中式建筑中的屏风上,当代艺术与传统乡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的柏油马路和古老的明清石砖路相辅相成,艺术公社明亮的玻璃幕墙和年代久远的古戏台遥相呼应。

两年一届的艺术节让村里建立了许村国际艺术公社,村民们的生活丰富了起来,土特产和传统手工艺注入了艺术的灵魂而变得更有销路,外面慕名而来的游人越来越多,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充满发展活力的许村,在各项基础设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变化,整体的村容村貌相较于以往有了质的提升,那些曾经外出求学务工的村民们也陆续回到家乡,投身到山村建设中来。

这个太行山下的小山村名气越来越大,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随着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随着各项艺术活动的开展,随着人们纷纷投身于家乡建设,这个美丽休闲的乡村,也将在文化、艺术、旅游的结合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继续开展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山景映衬自然之美

秋日的太行山蔚然深秀,清漳河畔的和顺许村恬静安然。抬头仰望是太行山高昂的身姿,俯首平视是许村干净整洁的模样。

从曾经落后贫困的小山村,到今天通过艺术与国际接轨的新农村,从泥泞不堪、行走艰难的山中土路,到今天光亮宽阔的康庄大道,许村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的精神不断创造着奇迹,在这太行山腹地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实地考察成就

许村的乡村振兴活力不仅仅是来自于外来艺术家对这里的激发,传统手工业与农耕文明在艺术氛围中也被进一步激活,村里人有了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当地村民与艺术家们组成智囊团,共同参与建设新许村。

在多元联动的模式中,村民们有了政策上、资金上、策略上、规划上的支持,也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艺术村整体的建设中来。在后续运营的过程中,经济收入的提高是村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变化。

因为艺术的到来,那些曾经闲置和废弃的老房旧屋被改建改造,这里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外观和传统的风土人情,又重新改造和调整了内部空间与设施,以及创造出了新的人文展示方式。

老屋、灰瓦、白墙是她的颜色,雕花的窗、镶铁的门、青石板铺成的悠长古巷是她的气息与音容。许村老街,一头枕着幽奇古朴的山壑,一头接着繁华绚丽的街市。街道两旁的老式店铺建筑,大都保存着明代和清代的风格:高台阶、高门楼,出檐青瓦,典雅别致,特别是房屋上石雕、砖雕、木雕独具特色,依稀可见昔日繁华。官房院内,有古老的全神庙、别致的戏台、一口长满青苔的轱辘水井。村北圣母庙前的古槐,相传植于清汉,虬枝蜿蜒,围可丈八,苍劲古朴,叶繁枝茂……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把许村浸染得灵秀典雅。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许村在乡村建设的现状,感受到了村民们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的满足感,幸福感。这个太行山下的小山村名气越来越大,村里的人生活也越来越好。随着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随着各项艺术活动的开展,随着人们纷纷投身于家乡建设,这个获得了“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的许村,也将在文化、艺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模式。太行山下的小山村,充满国际艺术范儿,书写当代新农村的不朽传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4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切实提升这两方面的素质。通过……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积极

姓名:赵悦伽班级:通信工程2404班实践地点:学府路社区实践感悟: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途径。在这个寒假,我加入了返家向社会实践活……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志以星火,愿暖冬日——外国语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吴君峰班级:阿拉伯语2301班实践地址:新城镇人民政府实践时间:2025年1月15日-2025年2月15日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是新城镇人……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脚踏故土行实践,青春力量助振兴——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寒

姓名:马小龙班级:土木工程2306班实践地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镇政府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地方政府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整理文件资料和数据……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假“返

姓名:李智财班级:交通工程2301班实践感悟:随着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我踏上了返乡的列车。不同于往年直接回家的行程,今年我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参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殷殷桑梓情 青春返乡行——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寒假返家

姓名:杜星亮班级:建电2302实践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资料、进行办公实践以及参与关爱儿童活动。这……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扎根家乡沃土,书写青春华章———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寒

姓名:张城玮班级:建环2303班实践感悟:春运,承载着无数人归心似箭的情感,火车站里涌动的人潮,是对家的渴望汇聚而成的洪流。于是在这次寒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寒霜砺志行 梓里焕新彩——文学院2025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魏蓬勃班级:汉语国际教育2201班实践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北城社区实践感悟:正月时节,社区里虽然大部分积雪已被清扫,但仍有残雪夹杂着烟头、纸屑等杂物附着在地面上,……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高唐县:探秘锦鲤养殖“金钥匙

为响应国家号召并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聊城市高唐县锦鲤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最新发布

河海大学学子赴石拐会议纪念馆开展调研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
暑假社会实践——理论普及宣讲
假期社会实践——理论普及宣讲暑假期间,我们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2101班计划围绕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设计开展有内涵、有深刻意义的宣讲教育活动。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决定采取线上宣讲…
河海大学学子在和顺县东山村探索乡村振兴
提要:东山村位于和顺县松烟镇清漳河东,与左权县接壤,距和顺县城东25公里,距松烟镇约9公里处。东山村是一个有山有水、文明生态、民风淳朴的新农村。通过访谈调研以及与当地村民的互动实践,搜集贫困户的贫…
长安大学党史学习队:红色记忆永不磨灭,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大学生网报9月3日马鞍山电(通讯员霍永飞陈嘉乔)在8月13日这一天,长安大学“踏壮阔百年征途路,寻峥嵘党史初心途”三下乡实践小队赴咸阳秦都区红色记忆博物馆进行了有关学习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系列…
湖北大学三下乡:心怀鸿鹄志,不忘卫国情——参观“胡里山炮台”心得
心怀鸿鹄志,不忘卫国情——参观“胡里山炮台”心得泱泱华夏,千古八荒,峥嵘岁月长。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中,国防建设始终保持着激昂的主旋律。展开历史的画卷,无数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不辞热血,为祖…
河海大学学子赴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恋思水库和云龙山森林公园开展调研活动
进入汛期以来,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专门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意识,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认清形势,…
湖北大学三下乡:再遇江城沙湖畔,携手共进促发展——厦门大学来访交流心得
再遇江城沙湖畔,携手共进促发展——厦门大学来访交流心得2022年6月30日下午,厦门大学校办学生事务助理(以下简称“厦小助”)团队应邀来我校开展回访交流活动,湖北大学学生校务助理(以下简称“湖小助”)…
传奇,不止于此
去年夏天,夏季奥运会陪伴我度过了暑假,今年寒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相聚北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东奥周期。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用二十四节气打开冬奥开幕式给人眼前一亮。在中国农历中,一年有24个节气,立春…
湖北大学三下乡:追寻扶贫足迹,感悟为民情怀——厦门军营村访问交流心
追寻扶贫足迹,感悟为民情怀——厦门军营村访问交流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号召和激励广大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矢志艰苦奋…
畅游红色故土,饱览大好河山|红色信使寻访红色专项实践小分队
南通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七月二十四日,我走进了南通市烈士陵园。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的战士们。正气千古,丹心万年;江海英烈,砥志砺行,我们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