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东山村位于和顺县松烟镇清漳河东,与左权县接壤,距和顺县城东25公里,距松烟镇约9公里处。东山村是一个有山有水、文明生态、民风淳朴的新农村。通过访谈调研以及与当地村民的互动实践,搜集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政策等信息,能深刻了解村容村貌,感受乡土人情;身为工科学子,要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做好科研工作,争取成为帮助家乡乡村振兴的青年人才。
“人在东山走,身如画中游。波随绿树起,幸福满心头。”一首俚词道出和顺县松烟镇东山村的幸福生活。8月15日上午十点,实践团队正式到达山西省和顺县东山村。团队成员跟随两边的庄稼作物,沿山路顺山势进入东山村。和顺县松烟镇东山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民延续传统的生产方式,曾是“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玉米长得矮,谷子不出粮;青年打工忙,孤寡守家望”。
东山村位于和顺县城东25公里处,坐落在清漳河西源之东的半山坡上,故名东山。因背靠的大山山坡质地疏松,所以泥石流时刻威胁着全村130户、398口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东山村时刻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危列上日程,与之对应的泥石流治理工程被列为市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拦渣大坝稳住山体,护地坝保住农田,排水沟清淤河道,涵洞护住家园。一条护村坝,解决了东山村百姓数辈人的难题,使得时常为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担忧的村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其现实意义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一条护村坝,让东山村村民再一次感恩党和政府,这是用多少次说教都无法完成的认同;一条护村坝,让一个山村的群众感到了幸福,这是任何一项措施或一条规定都难以达到的地步。
在东山村内,村民爷爷看着自己的农田感慨道:“东山村是传统农村,建在大山上,没有旅游业也没有文化发展,就只能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活。” 从传统的农业建村到旅游业发展、再到文化等方面振兴带动乡村振兴,需要机遇,也需要把握机遇的能力。而如果想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脱离原本的“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形式,当下还有很多农村正在路上。
在治理地质灾害的同时,东山村敲定了“一业带三村”的五年发展规划,就是以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带动东山村建成核桃经济林产业示范村、绿色生态示范村和生态旅游明星村,在和顺东乡率先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并带动周边乡村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跨越。
当地村民向实践团队成员介绍: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种植核桃树干果经济林首选之地。东山村历来就有种核桃的传统,但落后的品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形态,导致核桃种植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科技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一小四低”状况,严重制约了核桃经济产业的发展。而经过国家实施扶贫工作之后,如今核桃已成为东山发展“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全村种植核桃经济林1200多亩,总株数约4万株,人均100株。东山村民的致富梦指日可待。
之后,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前往东山村内参观。较为落后的机械化设备引发了团队成员的忧虑。在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了解后,团队成员得知因为依山而建的农田条件,养成了村民对于土地“靠天吃饭”的习惯。而东山村通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解难题等方式,将科学、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带到田间地头,让村民提升种植养殖水平,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在东山的小巷里,感受着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祥和幸福的乡村生活,领略着“路通树起、一街一景、步移景异”的独特景观,期盼着掩映在核桃林里的“画里乡村”结出致富金果,大家怎能不为东山的崛起叫一声好呢?在与各村民的交谈中小组成员也懂得了乡村振兴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日耕夜作,才能有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辉煌。作为家乡之人,要“心系群众扶贫志,咬定青山不放”,需要更加关注乡村的建设,帮助家乡运用各个村镇特殊之处因地制宜,进行对应的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4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