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青年工程培训班的指导之下,我与同学积极响应“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成立了“青马工程”专项实践团队“知之芒芒”,主题定为“发展成就观察团——寻芒之旅,振乡之路”,于7月6日正式开启实践,计划时长为8天。 活动前期:拆“芒”盒 在与伙伴商定实践主题时,我主动提出了调研“覃斗芒果产业”,原因便是近年来偶有听闻其名号,品质上乘、口味独特,便是我对“覃斗芒果”的第一印象,其余的产业情况还待我们进一步发掘。 在开始实践之前必须做足功课。通过线上资料的查找,我了解到雷州市芒果种植历史悠久,在北和、英利、乌石、覃斗等乡镇均遗留有上百年树龄的成片芒果园,“覃斗芒果”也早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可以说是一张闪亮的湛江“名片”了。目前覃斗芒果的种植面积达5.2万亩,预计总产值5亿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作为国内芒果优势区域之一,覃斗镇被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而覃斗芒果有蛋芒、台农、红象牙、金穗等20多个品种,以蛋芒最有特色,其外表均匀靓丽、香味浓郁独特、味道甘甜且纤维少,确实是广受欢迎,并且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其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并带动乡村发展的呢?连办了三届的“芒果文化旅游节”又是什么样的呢?扩展了哪些相关的产业呢?未来还可以继续有哪些发展? 活动开启:见真章 带着“问题”上路,定要一探究竟。 我们首先来到了覃斗镇农业农村办,见到了陈绍孝副主任和麦金云同志,我观察到两位同志的肤色都偏黑,应当是没少在光照强烈的乡间奔走。七月初骄阳似火,而他们也热情、充满干劲。在积极招待与耐心讲解下,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有了大致的把握。尤其是产业兴旺方面,有流沙珍珠、青枣、金鲳鱼、扇贝等农海产品也做得非常好,更有近年来产业不断扩张与延伸的后起之秀“覃斗芒果”,共同带动村民增收。 而后我们有见到了芒果协会会长陈朋、芒果种植大户“果王”梁劲,曾作为校园记者的我主要负责对他们进行采访,获取更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细节。受访者都非常平易近人,热情地介绍特色芒果、种植技术、发展情况,还邀请我们品尝特色“蛋芒”,我们也回馈以海大科研产品海红香米,整体的调研氛围非常好,工作推进十分顺利。我不禁感慨:覃斗风景秀美,芒果香甜,人也热情,真是人、物、景要素齐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令我期待的便是街访了,芒果产业园的工作人员、芒果田地里劳作的农户、菜市场的芒果商贩、市井小道的村民与放学路过的学生,我都认真地进行交谈,并且每一次的交谈都有所收获。街访主要还是了解园区建设情况、芒果产业状况、芒果品牌知名度以及乡村振兴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但不仅如此,这些交谈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乡村的视角,脚下是片赤红色的土地,行走的是笑容纯净的人,土地慷慨地提供有机质土,人们则勤劳葆力、不辞辛苦的耕种着,等待着夏季的硕果累累、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只有深入乡村的人才能体会,体会到那农民的淳朴与自然的回馈。 活动后期:思成长 后期的重点是对收集起的素材、资料进行梳理分析,通过撰写通讯稿、制作视频与推文等宣传覃斗芒果产业,再撰写调研报告以总结覃斗芒果产业发展经验并加以推广,共同见证乡村振兴发展成效。在完成计划内工作后,我也认真记录下了我个人在实践中的所行与所思。 此次覃斗芒果之旅,不仅见证了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更让我深感责任在肩,作为青年学子应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所谓“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便是要发挥新时代青年的聪明才智,在基层大展拳脚、施展才华,将青春献给祖国建设。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也许目前的我并不能像教授学者一样协助乡村做规划、促合作、谋发展,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可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长才干,终有一日定能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5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