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而产业融合则是实现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为深入了解我国乡村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寻找解决乡村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困难的解决方式,资环学院赴延安山地苹果产业调研队来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镇——杨家窑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通过了解其产业发展模式,剖析其关键的发展政策和战略方针,对其成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价值。
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着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8月13日,调研队前往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杨家窑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参观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建设情况。据介绍,如今的杨家窑村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有5个4000平方米的连体温室,1个现代化的种苗科研中心,年产种苗150万株。园区内还引进木瓜、香蕉、百香果、金龙蜜枣等,发展观光采摘农业。此外,大接杏、特色葡萄、寒富苹果、鸡心果、忆香蜜桃等特色农产品也逐渐“落户”杨家窑。依托600亩杏树地,村内每年可产果实300多万斤,可供两万人品尝、采摘。
通过村民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多年来,杨家窑村领导班子坚信发展现代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支持,是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所以他们始终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着力民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走在杨家窑村居民区,我们发现这里的居住环境绿化率高,房屋鳞次栉比,是美丽的小别墅住宅。通过和乡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杨家窑村不仅着力于多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水平,还在民生、教育、养老、助困等多个方面,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在民生保障方面,村委会还在村办企业安置村民就业,教育方面投资6000万元,新建了九年一贯制高标准学校,并配套建设附属幼儿园;村委会出资为村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村内建成村民综合服务体系,村委会为村民缴纳小区物业费、数字电视收视费、供暖费等各项费用,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在各项惠民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杨家窑村的村民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获得全面提升,乡村留得住青年,留得住人才。
大胆改革集体经济模式,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最后,我们来到杨家窑村党支部进行走访调研,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党支部负责人,向他们了解杨家窑村由贫困走向富裕,由脏乱差走向欣欣向荣的成功之道。
据访谈了解,杨家窑村的成功起步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乡村产业建设起步时,他们凭借毗邻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的优势,从服务煤矿起步,与塔山矿达集团达成合作服务协议, 确立了服务煤矿发展集体经济和实施种植、养殖、加工、贸易“四业”并举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创新性地以村集体、村民共同入股的方式,并于2006年成功成立了该村第一家村办企业——卧龙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随后该村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相关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至今,杨家窑村年实现利润已达7000多万元,而村办企业的成功运营又为后续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边触摸城市脉搏,一边留住淳朴乡情”。杨家窑村的发展,让我们见识到了乡村的美丽巨变,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成功模板,青年一代的我们作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去深入了解民生问题,去体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发展过程,让思想与人民紧紧相依,让科研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践中我们锻炼自我,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践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我们义不容辞,接续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7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